强化扶持 规范运营 255个食堂从“共享”迈向“幸福” 2022年12月26日

  通讯员 叶鹏 陈琲如

  “老人在这吃完可口的饭菜后还能搞点来料加工,既能乐享晚年生活又能增加收入。”12月19日,笔者在江山市大桥镇黄石村共享食堂内看到,不少老人在食堂的“来料加工区”做着来料加工,一股满满的幸福感迎面扑来。

  据了解,黄石村共享食堂按照该村老年人的身体特点,不仅在食堂内开辟了休闲娱乐区域,还引进了不同的来料加工项目,吸引了20多名老人参与,在实现个人月均收入增收数百元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实现年增收5万元左右,有效缓解了食堂运营资金短缺等压力。“共享食堂能越办越好,离不开财政局、民政局、大桥镇的支持和引导。在相关部门的资金扶持、政策支持下,共享食堂逐渐变为‘幸福乡村生活馆’。”黄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黄石村共享食堂实现由“共享”到“幸福”的跨越,是江山市共享食堂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江山市把解决老年群体“吃饭难”这一关键问题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突破口,在全市范围内加速构建居家养老共享食堂服务网络。伴随着共享食堂的建设,《江山市居家养老共享食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印发江山市居家养老共享食堂建设和运营补助办法的通知》相继出台,加强对共享食堂建设的政策扶持,构建了全市老年人就餐服务体系。

  如何让老人吃得好更吃得长久?江山市完善了投入机制,实行“政府补一点、村集体经济支持一点、老人自己出一点、社会力量捐赠一点”的众筹投入机制,有效保障机构的长效运行。“在共享食堂的建设中,积极与未来社区、邻里中心整合串联,因地制宜提高资源使用效益,逐步破解单独建设成本过高、后期维护资金不明、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江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共享食堂除了利用现有资源还实现场地资源多次利用,引进来料加工等劳动项目,实现村集体和个人共同增收。还鼓励老人将自种农副产品直供食堂,吸引老人常来就餐,有效降低成本。

  顶层设计完善,基层运营规范,“幸福食堂”呈遍地开花之势。石门镇溪底村共享食堂与该村邻里中心完美融合,配有医务室、老年学堂等,极大降低了建设成本,丰富了活动场景。虎山街道东门社区共享食堂将用餐人群拓展至周边6个社区,并将周边残疾人、环卫工人等群体纳入就餐范围,食堂就餐人数目前每天稳定在40人左右。双塔街道县前社区依托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解决城区共享食堂场地紧缺问题,免去了高昂的场地租用成本……

  “截至目前,我市先后投入了3000多万元用于全市255个共享食堂建设,已运营189个、在建66个,日用餐人次6000人,基本实现村(社)全覆盖。”江山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值得一提的是,据统计,在共享食堂建设中,累计盘活了闲置资源4万余平方米,节省建设成本1820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短缺这一难题。为了让资金用在刀刃上,江山市还运用数字化手段,搭建“好管家”资金监管场景,精准统计用餐人次和用餐金额,提供线上查询反馈服务,方便工作人员和就餐群众随时查看,确保食堂阳光运作。

  “下阶段,我们将加强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鼓励各村(社)因地制宜,把共享食堂办好办久。”江山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