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护患者、核酸检测、门诊接诊…… 挺身而上,他们是站在光里的英雄 2022年12月27日

  记者 赵凯怡 通讯员 张晓敏 文/摄

  “终究是医护人员扛下了所有。”这几日,一张医护人员逆行的海报刷屏微信朋友圈。

  三年前,疫情来临,一声号令,所有医护人员放下一切奔赴抗疫前线。三年后,防控政策调整,所有医护人员再一次义无反顾。准确地说,他们一直没有离开过“战场”,默默无闻、竭尽所能地坚守在第一线。

  近日,衢州市中医医院不少医护人员遭遇了感染,人员的减少导致全院医疗工作难以正常运转。

  临床一线需要医护人员,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共克时艰之际,一批批医护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书写了温暖与感动。

  安顿好生病的孩子,医护夫妻毅然走上抗疫一线

  “儿子,你吃了药就躺着休息,午休时间妈妈再赶回来给你弄午饭啊!”这是衢州市中医医院五病区护士长葛伟艳上班前对10岁儿子的叮嘱。

  葛伟艳是医院脑外科护士长,丈夫古剑是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近段时间,由于医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先后感染新冠病毒,他们成了科室里的中坚力量。

  “病区的好多护士都‘阳’了,实在无法上岗了,但是病区里三十几位患者离不开护理人员的照顾。小孩爸爸科室里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儿子突然发烧了,家里的老人也感染了,不能过来照顾,这着实让我们夫妻俩措手不及。”葛伟艳说,作为医护人员的子女,10岁的儿子打小自理能力就好,异常懂事。夫妻俩给孩子喂了药、量了体温,安顿孩子上床休息,在床头给孩子准备了水和食物,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他们心怀忐忑地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

  “中午回家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烧到40℃了,在家里吐得一塌糊涂,孩子哭着说‘妈妈,我希望你和爸爸能陪陪我’。”葛伟艳说,新冠病毒肆虐的这三年,任何苦和累都熬过来了,但是听到儿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心里还是有说不出的难过和歉意。

  打扫卫生,喂孩子吃退烧药,给孩子喂了点稀饭……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后,葛伟艳又赶回科室上班了。

  24小时连轴转,检验科团队加班加点助力核酸检测提速

  12月23日深夜,市中医医院二楼检验科实验室内灯火通明,检验科主任范素青与同事们一起,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发放完最后一批核酸检测报告后,已经是次日凌晨4点30分。带着一身疲惫,范素青和同事们脱下防护服,摘下N95口罩,看着彼此脸上被勒出的深深印痕,他们相视而笑。自本月中旬开始,这样不分昼夜驰骋“战场”的工作场景,已经成为检验科团队的工作日常。

  “我们科室好几位同事都先后感染了,人手非常紧张。”范素青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后,最多的一天,科室接收了2600多个标本,机器一次能检验92个标本,每次需1.3小时。为了保证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他与科室的同事们并肩作战,轮番上阵,24小时连轴转。

  核酸样本量激增,同事们先后遭遇感染,这让检验科每天的排班都成了“未知数”。“最让我感动的一点是,科室里的同事大家互相理解,主动互帮互助、加班加点,最近经常都是从早上8点忙到次日凌晨。”范素青说,对于工作量的增加,检验科工作人员毫无怨言,以精干的技术,为核酸检测提速。

  发热门诊24小时接诊,就诊人数翻10倍

  随着新冠病毒快速蔓延,这几天,衢州各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人满为患。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护人员面临着空前的任务和压力——既要排查疑似患者,又要做好周全防护,同时,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也越来越多。

  为确保医院发热门诊的正常运转,全力保障患者的就医需求,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加班加点,积极面对,勇于担当。

  “以往我们发热门诊一天的接诊人数大概是三四十人,但最近每天的接诊人数都维持在四五百人,成人就诊人数接近四百人,翻了近10倍。”发热门诊院感管理负责人韩松花说,大量的患者涌入发热门诊,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医院抽调人手增援发热门诊,目前每天有3~4位医生坐诊,但候诊区仍然围满了人,医生们只能尽最大努力接诊。

  为了防护到位,节约不必要的医疗物资消耗,医护人员一穿上防护服,基本上要上完一个班再脱下。“上岗前,我们几乎不喝水。”韩松花介绍,发热门诊的护士要指导一些年纪大的患者挂号,为患者量体温、采核酸、做抗原、抽血、输液等,一个班下来喉咙都干哑了。

  “从事护理工作32年了,最艰难的就是这三年了,在抗疫路上,我们医护人员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但还是得坚持。”韩松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