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 小“阳”人病程一般3至5天, 出现重症概率很低 2022年12月27日

  通讯员 姚有睿

  近段时间,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不少家长们开始焦虑:儿童感染新冠后有哪些表现?如何预防新冠的感染?家里应储备哪些药?如何选择退热剂?什么情况可以居家照护?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到医院就诊?

  针对家长朋友们特殊时期的焦虑,衢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梅国花作权威回复:

  儿童感染新冠后有哪些表现?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的表现和成人相似,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烧、咳嗽、流鼻涕、鼻塞,这是大部分孩子的表现。有部分无症状,还有一部分是不典型症状,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好、呕吐,甚至腹泻等。

  还有个别孩子会出现喘息、声音嘶哑等。但是儿童发烧的程度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可能烧得比较高可以到40℃,但他们的热程一般是2~3天,之后大部分孩子都能退烧。

  孩子的病程是3~5天,这是绝大多数儿童的表现,出现重症的概率非常低。

  如何预防新冠的感染?

  第一措施: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疫苗。现在对3岁以下的儿童还没有推荐的新冠疫苗,共同居住者应积极接种疫苗保护自己,这样对孩子也形成了间接保护。儿童发病大部分都是家庭其他成员患病以后聚集性发病。

  第二措施:家长也要做好自身防护和儿童防护。自身防护,包括外出回家以后要先洗手、洗脸,最好换衣服,然后再接触儿童。另外,家里要勤通风,家庭成员若出现发热要及时隔离,物品和儿童分开。对儿童来讲,要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冬季尽量减少去一些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这些措施都可以减少病毒感染。

  第三措施:均衡饮食,适当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等。还有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互动,保持愉快心情,这些都有利于预防疾病。

  家里储备哪些药,如何选择退热剂?

  有孩子的家庭应适当储备一些儿童常用应急药物,但不推荐储备很多药物,储备很多药物保管不当还有可能导致孩子误服。

  推荐储备的药物:

  第一类是退烧药,孩子发烧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第二类是止咳化痰药物或清热祛痰的药物。轻微咳嗽不一定要处理,多饮水,保持鼻腔通畅。

  退热剂选择:对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可以选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用一种即可。

  2个月到6个月之间的儿童,不适合用布洛芬,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两个月以内的婴儿,不推荐使用常规退烧药物,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等措施并及时就诊。

  什么情况可以居家照护?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到医院就诊?

  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虽然有发烧等症状,但是精神挺好,特别是退烧以后能吃能喝能玩,这时候就没必要特别紧张,也不需要马上去医院就诊,可以在家继续观察、对症处理。

  但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去医院:

  发烧持续3天以上没有好转迹象;孩子精神不好,即便是退了烧,精神依然不好,包括小婴儿有时候哭闹、烦躁、不好安抚,大一点的孩子老是睡觉、没精神、脸色不好,这种情况不管孩子的体温高低都要去医院就诊;咳嗽进行性加重,比较频繁,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睡眠;

  孩子喘息、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难,明显的声音嘶哑等,要小心喉炎还有喉气管炎,这时候也要及时就诊;出现了意识障碍、惊厥要马上就诊。

  三个月以下的婴儿是特殊人群,包括新生儿和小婴儿,一旦出现发热建议及时就诊。

  冬季流行哪些病原菌?

  冬季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很多,但还是以病毒为主。像常见的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当然新冠病毒也是引起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毒之一,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其他的,细菌比如肺炎链球菌,还有流感嗜血杆菌都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还有一些非典型病原体,比如经常听到的肺炎支原体,这些都可以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