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有暑假那么长的寒假,您是不是操透了心? “花式带娃法” 给您新启发 2023年01月13日

  记者 方俊 林敏 实习生 蓝启涵 通讯员 郑欣艳 林包明 

  本期话题

  这个寒假真够长,居然一不小心跨了个年——从2022年放到2023年,有些班级里,因为有小朋友“阳”了,上月中旬就放假了,新学期开学时间是2月6日,算下来,这个寒假快有暑假那么长了。寒假生活还没过半,微信朋友圈的家长们已纷纷开启吐槽模式,表示“操透了心”。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宝爸宝妈的“带娃高招”和学校、社区的做法,看看是不是能给您点启发?

  家长:为管好“神兽”各显神通

  A 给顽皮儿子找体能训练班

  1月10日下午,市民范女士把一年级的儿子送到了某体能培训机构,参加寒假训练营。

  范女士和爱人都是上班族,没有老人帮忙带娃。超长寒假开启不久,夫妻俩成了“小阳人”,在家休息加“专职”带娃。上周,他们身体逐渐康复,恢复上班了,没人带娃的问题立马成了现实矛盾。

  “我的工作相对自由,能在家里办公,我爱人是越到年底越忙,顾不上管孩子。儿子比较顽皮,你在办公,他不停地凑上来,家里天天鸡飞狗跳的,又不敢把他一人扔在家里,毕竟还小了点。”

  范女士最终决定,给孩子找个可以托管的地方。为此,她打了一圈电话,进行了一番比较,最后给儿子报了个体能训练班。

  说到这里,范女士舒了口气:“自己‘阳过’了才知道锻炼身体的好处,送儿子去训练下体能挺好的,我也正好可以趁他不在,忙一下自己的工作,各得其所。”

  B 两个孩子互相监督互相照顾

  今年寒假,市民崔实遇到了现实版“小孩去哪儿”的问题。

  “上月20日孩子就放假了,已经在家待了20多天。”崔实有对上小学二年级的双胞胎儿子,往年寒暑假,他没有为小孩没人带的事纠结过,因为暑假有兴趣班,而寒假时间不长,带回乡下父母家,一眨眼就过去了。但今年寒假长,父母还在新冠感染恢复期,吃不消带孩子,崔实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低龄段的孩子,学校没有安排网课,寒假作业也不太多,崔实思来想去,决定让两个孩子在家,他买了监控,连夜装在客厅和书房里。

  “摄像头跟手机连在一起,我能随手查看他们的动态,还有对话功能,他们不好好写作业或者打打闹闹,我会出声提醒。”在部队锤炼数年,崔实管教孩子有一套。“我给他们安排了学习表,还建立互相监督机制,表现好有奖励,表现不好就罚跑,总体来说,两个孩子还算听话。”

  监控下,崔实也捕捉到一些温情画面,“那天老大削铅笔划到了手,老二马上给他拿创口贴,像模像样地照顾哥哥。”

  C 一张作息表背后的井井有条

  在柯城区礼贤小学读三年级的杨斯羽,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妈妈余露说,自己和爱人每天都要上班,孩子都是一个人在家,但她很自律,把个人生活管理得井井有条。

  “我们制定了作息表,她严格按照作息表自我约束,每天早上7点多就起床早读,在我们上班前能背完一篇小古文。”余露介绍,女儿白天会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根据进度完成各科作业,不超前也不落下;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主动完成家里的地面卫生清扫和自己房间的整理。

  由于个子长得娇小,希望能长高一点的杨斯羽每天还进行跳绳、摸高等体育锻炼。每天中午还会雷打不动上一个小时的线上书法课,这也是她唯一一个兴趣班。

  “每天晚上下班后,我们都要给她检查当天的作业,查漏补缺。寒假上半段以巩固和复习为主,下半段则是预习,这种安排,便于家长随时掌握孩子的薄弱点,开学后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余露说。

  在这要给杨斯羽父母点个赞,女儿独自在家时,他们非常注意及时给她普及安全知识,比如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何开关液化气等,为孩子打造一片安全的成长空间。

  D 信任孩子,让他学会自我管理

  柯城区新华小学四年级学生韩承俊的爸爸韩松,则像往常一样,一如既往地放手,给孩子最大的自主权。

  “我和他约定,平时不能玩手机游戏,只有周末时能玩一个小时,一般情况下他都能遵守。”韩松说,自己经常会跟孩子说,爸爸是信任你的,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不能管他一辈子,要让他学会自我管理,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韩爸爸最关注的一点。因为发现儿子爱听《明朝那些事儿》的音频,他买来了整套书籍,让孩子自主阅读,他也会关注孩子的阅读进度,适当地督促他做事要有始有终。

  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养成坚持到底的习惯,韩松每周六清晨都会带上儿子一起跑步30分钟,享受难得的亲子时光。之后,还会抽查一整周的作业,看看他的掌握情况,做好提醒。

  学校:发出实用型“寒假提醒”

  这两天,市实验教育集团的家长们陆续收到学校发出的《寒假安全告家长书》,里面提到了七大要素,包括要做好防护,防范冬春季传染性疾病;文明出行,遵守交规确保交通安全;不能忽视居家安全;建议家长利用假期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等。

  龙游县柳园小学老师俞春燕也给出一些实用建议。在学习方面,孩子们不妨坚持每天阅读,适当预习下学期的课本,家长通过设置奖励机制等办法,给孩子一些甜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方面,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如果有兴趣爱好也不妨多支持和鼓励,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尽量让孩子少接触电子产品,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薄弱,更需要家长来把控。“任何好的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平常一点一滴培养,家长也不能操之过急。”俞春燕说。

  社区:免费托管班又开起来了

  昨天上午,市区三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堂精彩的物理科普小课堂开启了。台上,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张学静拿着教材,向台下的小朋友展示。

  “我们上周就开始在‘志愿浙江’上招募返衢的大学生志愿者,后来又在‘邻礼通’里招募。”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免费爱心托管班,社区已经举办了三年,今年来义务授课的老师,除了大学生,还有公安、消防的工作人员,“相较于往年,今年有些不同,为了照顾学生的身体情况,学校布置的作业比较少,所以我们改变了以往主要提供作业辅导的思路,设计了一些生动有趣的课程,比如物理科普课、心理健康、消防安全、趣味英语等,为孩子们提供充实丰富的寒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