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充值后消费,是利还是弊? 避免“馅饼”变“陷阱”,相关部门给建议 2023年04月14日

   记者 汪晨云

   吐槽   充值商家人去楼空 市民当花钱买教训

  周先生住在市区世纪天成小区。去年下半年,周先生在市区五环路一家洗车店体验过一次洗车后,便在门店里充值了300元。

  “当时工作人员一直在边上推销,我看他们洗得还算认真,自己平日里也经常要洗车,就办了一张卡。”周先生说,充值金额不大,且整个门店有3间店面,工作人员也有七八个,感觉蛮靠谱。充值后,店员还另外赠送了一瓶车蜡和玻璃水给周先生。

  本以为自己因为充值享受到了优惠,但近段时间,周先生才发现自己吃了大亏。

  一周前,周先生再次来到该门店准备洗车,却发现已经人去楼空。联系商家后被告知因经营不善,门店搬迁至衢江区东港街道,已经充值的客户可以选择到新店继续消费。

  “本来就近办卡就是为了洗车方便,谁会跑那么远去洗车呢?”周先生说,让他特别生气的是,今年2月初他曾到店里洗车,当时店员们并未告知他有搬迁计划,“如果提前告诉我,可能我这段时间洗勤快点,里面的次数也就用完了,这样感觉受到了欺骗。”

  周先生大致计算了下,门店平时单次洗车收费是30元,充值300元后洗车次数仍是10次,只是另外获得了赠品。但是按照目前只洗过三四次来计算,单次收费远远高于30元。周先生说,这次就当花钱买教训,以后再也不会先充值再消费了。

  预付式消费普遍存在 消费者四处办卡很平常

  热议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自己充值消费的门店还不止一家。

  市民郑女士今年32岁。她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三口充卡消费的门店有近十家。“我自己在两家女装店、一家美甲店和一家火锅店充卡,我爱人在一家男装店充卡,孩子的消费项目比较多,游泳、早教、游乐场所等都是先充卡再消费。”郑女士说,充卡消费对她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不仅方便,而且相对划算些。

  回想起自己充值消费的经历,郑女士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幸运儿”,目前还没有遇到商家“卷款而逃”的情况。就在几天前,郑女士爱人充值的男装店还给她打来电话,提醒她在门店搬迁前提前消费。他们去选购了一条裤子,至此充值卡的余额已经全部用完,没有造成损失。

  在一个17个人的微信聊天群里,记者提及预付式消费,大家都表示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就在蛋糕店、服装店、游乐场所充钱,充之前我会稍微考虑下这家店的开店年限,是不是连锁品牌等。”市民王女士说,即便如此还是碰到过一次商家连夜撤店的情况,损失了几百元。

  “现在不管去什么店,人家都会推荐充值,连加油站都是充值的会员才能享受优惠。”市民李先生说,为此他每个月1日都会提前在账户里充值几百元,由此享受到几十元不等的优惠。

  对于工作比较忙碌的程女士来说,充值消费则是为了方便老一辈到店消费。“我婆婆不大会用微信支付,但是又需要给家里买水果,所以我直接充卡了。”程女士说,自己长期在小区门口的一家水果店充值,老人到店后报手机号码就能消费,很方便。

  充值消费花样再多 掏钱时仍要保持理性

  提醒

  在衢州市商务局,记者了解到,预付式消费咨询投诉件的处理,一直是市商务局近年来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

  “先付钱,后享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是处于弱势的。”衢州市商务局商贸运行处有关工作人员说,但面对商家们推出的各类优惠条件,消费者往往招架不住。为此,他提醒所有消费者,要保持理性,尽量不要选择预付式消费。

  但是,往往在商家天花乱坠的营销话术中,很多消费者没有把持住,冲动消费大额充值,事后追悔莫及。市商务局近期正在处理一起投诉,市民林女士在市区一家美容美发馆里充值了2万多元,随后因退费问题与商家发生纠纷。

  林女士介绍,去年10月,她第一次到这家店消费。“当时店员推销很热情,我也是脑子一热就充值了。之后越来越发现他们的护肤理念没有科学依据,觉得不可靠,就想退钱。”林女士说,但商家以“这仅仅是林女士的个人感受,没有合理依据”为由,不同意退费。

  市商务局工作人员陈辉辉就此事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与店员当面协调。同时他了解到,该店自营业起未满6个月内就发放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凭证,存在违规操作。

  目前,市商务局已经就违规发放单用途商业预付凭证行为向该美容美发店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因商家负责人未按照整改要求做出相应整改措施,市商务局联动市市场监管局,对林女士的诉求作了进一步处置。

  针对目前较为火热的购买汽车先付定金的情况,商务部门也接到过很多起投诉案件。去年,市民江先生为了享受政府补贴,早早地向一家4S店交了5000元定金,销售员承诺将在补贴结束前安排江先生提车。但定金交付后,提车却一拖再拖,直到补贴结束。

  “没有了补贴,加上销售方态度不好,我压根不想买他们的车了。”江先生说,他要求对方退还定金。

  经市商务局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协商,4S店终于退还了定金。“结果是好的,但其间耗时耗力,当事人心情也跟着受影响,得不偿失。”陈辉辉说。

  市商务局工作人员再次提醒所有市民,在充值会员卡时要谨慎,要仔细了解门店经营状况和商家资质,必要时签订充值协议,保护自身权益。同时商家也应自觉按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上的条例,自营业执照核准登记之日起6个月后,才能发放单用途商业预付凭证。在发放预付凭证后,做到诚信经营,自觉履行相关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