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骨伤科医院: 打造智慧骨科 守护百姓健康 2023年06月07日

  记者 腊莎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机器人辅助人工进行外科手术已屡见不鲜,骨科手术机器人也逐渐走进临床,甚至有人把机器人微创手术誉为第三次外科手术革命。如今在衢州,这项革命成果每天都在应用。2022年10月,衢州骨伤科医院引进“天眼”“智手”“Mako”三台骨科机器人,在衢州地区率先开展骨科机器人微创手术。至今,这三台骨科机器人已上岗半年有余,完成近200台骨科手术,开启了衢州骨伤科医院智能手术新时代。

  日前,记者采访了衢州骨伤科医院骨科主任周亮,对这三台骨科机器人,他如数家珍。

  “天眼”+“智手”+“超脑” 骨科患者的微创保障

  近日,65岁的陈大妈不慎摔跤导致骨盆骨折,家人将其送入衢州骨伤科医院就诊。经评估,陈大妈十分适合采用“天眼”这位特殊“医生”的手术方式。与传统“开大刀”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时长可以缩短70%,出血量减少,切口也由原来的10厘米至20厘米缩小至1.5厘米,还能大大缩短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微创又精准,优点显而易见,陈大妈毫不犹豫选择了机器人手术。

  据介绍,医院引进的智微天眼骨科机器人由“天眼”“智手”“超脑”三部分组成,手术机器人通过CT建模后,能更好地了解每个患者的解剖结构和个性化数据要求,经过“脑模块”术前智能分析,“手模块”术中机器人精确定位及导航,协助医生实施更精准的手术。

  那么,术中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周亮介绍,首先,医生将陈大妈术前CT数据导入软件中,经过分析便可提前确定螺钉的角度、深度、位置等参数,设计出符合她的个性化置钉方案。然后通过“天眼”——C形臂采集图像信息给“超脑”——图像智能处理软件,软件经过特征分析、配准以及与术前规划数据相匹配,输出参数到“智手”——由高自由度关节组成的机械臂,实现毫米级的精确度,通过机器人“手”“脑”“眼”的合作顺利完成手术。在机械臂的引导下,成功在骨折区域植入一枚用于固定骨盆骨折的螺钉,缝合伤口,整个手术用时1小时,手术圆满成功。

  “以往置钉都得凭借医生经验,如今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可精准置钉,保证了手术的精准和高效。此外,对患者而言,最大的益处就是大刀口成了小针眼,术后恢复得到质的提升。”周亮说,在天眼骨科机器人的协助下,骨科手术变得智能、精准、微创、高效。

  骨科医生的“智慧”帮手

  放眼全球的机器人微创手术领域,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机器人医生”——Mako。它不仅是衢州市第一台适用于关节的机器人,也是目前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据介绍,Mako机器人系统可基于术前三维CT扫描的数据进行三维建模,从而使关节假体在三维空间上的定位、角度、大小、骨质覆盖等数据能全方位呈现,主要适用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等。

  周亮告知,通过Mako机器人,术中可以实时监测和检测位置的精确性,误差在1毫米以下,假体放置的精确度提高,大幅度减少因精准化问题造成的双侧肢体长度不等、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情况的发生,手术过程精准流畅。

  近日,因左侧股骨坏死困扰10余年的张大伯,来到衢州骨伤科医院。经检查其为左侧股骨头坏死Ⅳ期,必须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Mako手术机器人能精确安装假体,角度可以准确到1度,假体间隙可以精确到1毫米,有效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减少脱位的风险。同时,机器人手术能达到双侧肢体完全等长、减少出血、加速康复的特点,所以周亮建议张大伯做Mako机器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前,医生将患者术前CT导入系统完成建模,手术前三维规划,测量需要髋臼及股骨柄的大小,术中根据术前规划,在关节机器人的引导下,完全按规划的标准磨锉髋臼,同样标准的角度安放髋臼假体。术后第二天,张大伯就能下地,术后一周就可以不用助行器独立行走。

  关节置换手术,植入的假体需要长期使用。为了让人工关节的寿命延长,要保证手术的精准性、个体化、标准化。对于髋关节置换来说,假体安放的角度很重要。据统计,有40%的概率会出现安放角度偏差,这样就会带来关节脱位、舒适度欠佳等情况。对于膝关节置换而言,更精确的、个体化的截骨和进行韧带的平衡非常重要。运用Mako智能手术辅助机器人,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偏差,达到手术的标准化,而且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更加微创。

  “Mako是骨科医生的‘智慧’帮手。”周亮谈道,Mako智能手术辅助机器人不仅在手术的精确性上有帮助,更有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机器人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攻克传统关节手术中“看不到”“截不准”“拿不稳”等难点,所以临床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在机器的辅助下更容易掌握手术的技巧,这对骨关节科年轻医生的培养非常有益。

  “近两年,骨伤科医院顺应时代潮流,从患者受益的角度出发,打造智能化的医院特色。机器人手术的成功开展,颠覆了传统骨科手术大切口、大创伤、出血多的手术模式。这不仅是骨伤科医院的跨越式发展,也象征着衢州骨科迈入了一个更加微创、智能的手术新时代。”该院院长习超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