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菇勇者”出现 医生:不采、不买、不吃! 2023年08月16日

  记者 腊莎 通讯员 饶菊英

  持续高温、降水充沛,路边的野生蘑菇“疯长”。这不,又有勇于尝鲜的“菇勇者”出现了,常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近期已接诊多例野生蘑菇中毒患者。对此,医护人员提醒,每年6月至9月是野蘑菇中毒高发季,不是所有蘑菇都可以成为盘中餐,请大家不采、不买、不吃野生蘑菇。

  ●山上采回的“白伞伞”有剧毒

  上周,市民老徐一家经过“解毒”,总算是恢复正常了。“以后再也不敢随便吃蘑菇了。”出院时,老徐仍心有余悸。

  老徐对记者说,前两天,隔壁邻居在山上发现树下有不少鲜蘑菇,颜色雪白,将其采摘回家并给了他。凭借经验,老徐觉得这是可以食用的野生蘑菇,便带回家烹饪,炒了满满一盘。“味道鲜美,我们一家三口饱餐了一顿。可没想到,当天晚上我和家人都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老徐惊觉可能是吃野蘑菇中毒了,便赶紧拨打120将自己和家人送到了常山县人民医院。

  结合老徐的描述及其症状,急诊科医护人员已经锁定他们中的毒来自野生毒蘑菇——大青褶伞。随后,立即为他们进行洗胃、导泻、补液、护胃等一系列治疗,老徐一家的中毒症状很快得到控制。

  大青褶伞,俗称青褶环伞、铅绿褶菇、绿褶菇等,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种类。因伞褶幼时呈白色,长大后呈浅绿色至青褐色或淡青灰色而得名。大青褶伞集中出现在6月至9月份,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是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种类,也是我国引起蘑菇中毒事件最常见的毒蘑菇。

  大青褶伞内含肝脏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毒素和溶血毒素,有剧毒,食用后会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相当高。“太吓人了,还好及时来了医院。”得知自己吃的是含有剧毒的蘑菇,老徐十分后怕。

  ●避免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不采摘食用

  眼下正是蘑菇生长旺盛期,许多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仅靠肉眼难以分辨。蘑菇中毒是我国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类急症。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患者以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中毒始发表现,随后可因摄入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产生不同的器官损害。

  网络上有个说法是“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只有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是有毒的吗?常山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林启新说,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事实上,不是所有剧毒蘑菇的颜色都鲜艳,有些是纯白色或灰色的,所以从形态和颜色上来分辨毒蘑菇不可靠。

  “很多野生毒蘑菇和可食野蘑菇长得非常相似,鉴别毒蘑菇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自行鉴别准确率不高,避免中毒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不采摘、不食用野蘑菇。”林启新特别提醒。

  ●如果不慎食用了毒蘑菇怎么办?林启新提醒做好以下几点:

  误食了毒蘑菇后,如果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停止食用蘑菇,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救治。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可用手指扣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部即可引起呕吐,尽量把胃内的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在中毒者出现昏迷的情况下,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主动告知医生曾吃过野蘑菇,如果有图片或剩余野蘑菇应主动出示,以便尽快确定中毒原因并对症治疗和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