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尹婵萱 图片由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11月8日,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文化副刊直播团队联合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方寸直播团”,一起带领观众“云游”衢州孔氏南宗家庙。
这并不是这所学校第一次走出校门进行文化传播实践活动。去年9月,该校就成立了“童·立方”调研团队,开展儿童友好城市的相关实践调研工作。“方寸直播团”的同学们还连续参加了三届四省边际大学生直播创业大赛。今年5月,衢州发起“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的国际表达”全球征集活动,学校将《跨文化交际》课堂开进衢州政务中心。
“象牙塔也要接地气,积极走出校门进行传播文化的实践活动,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补充,更是学校服务地方、专业赋能文旅的重要使命。”11月15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斯彬彬接受采访时说,希望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欢衢州的文化,进而留在衢州。
一场走心的“云游”文化直播
为了一场“云游”孔庙的直播,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方寸直播团”以及网络营销和直播电商专业的师生们,从10月开始整整准备了一个多月。
在直播中,网络营销和直播电商专业教师姜紫薇与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文化副刊部记者徐聪琳共同担任出镜主播。而网络营销和直播电商专业大二的50多位同学们,则包揽了绝大部分的幕后工作。
“我们事先上了相关课程进行讨论,查询资料,准备直播材料,孔氏南宗家庙也跑了好几趟。这次直播的脚本、解说词,都是同学们自己写的。”姜紫薇告诉记者,除了参与当天的直播活动外,同学们还分成了许多个4到5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拍摄、剪辑制作与南孔文化相关的短视频。
“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南孔的知识,同时也积攒了户外直播的经验。不同于课程中所学的理论,也不同于之前体验过的带货直播,文化直播很有意思,更有挑战性。”仇伊婷是“方寸直播团”的成员,她告诉记者,这次参与文化直播“云游”孔庙,让她和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这次‘云游’孔庙的文化直播反响很不错。”斯彬彬说,有可能的话,希望把文化直播进行下去,带大家继续“云游”水亭门、北门老街、博物馆、马站底等等衢州的文化地标、网红打卡点。
走出大学课堂的人文实践
走出课堂和校园传播文化,在这所学校,已经不是第一次尝试。
为了响应衢州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号召,2022年9月,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了“童·立方”调研团队,在衢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专班、衢州市儿童观察团专家库专家的指导下,与衢州市首批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单元联动,共同探索“儿童+”社区共建模式,以“儿童参与”的视角,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工作。
今年5月,应用英语专业教师李静以“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的国际表达”为主题,带领22级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走进衢州政务中心8090城市书吧,上了一堂“行走”的《跨文化交际》课。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践调研,深入了解衢州文化背景、产业布局以及未来发展,本着“让世界感知衢州”的强烈信念感和责任感,从孔氏南宗家庙、根宫佛国、针灸医学遗产、龙游商帮、水亭门台阶音乐会等各方面进行文化解读和英语翻译。
今年5月24日,在第三届“四省联盟 Ta力无限”四省边际大学生直播创业大赛决赛上,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黄山、武夷山、上饶等四地5所高校的20组参赛选手助力乡村振兴,累计直播销售7万元,场观人数突破8万。衢州的特色产品、风俗和美食文化,通过这场比赛的直播镜头飞向了全国的千家万户。这是该校连续第三年和柯城区村播产业专班共同主办此项赛事。
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文化
学校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走出校门开展文化实践、传播文化?在姜紫薇和斯彬彬看来,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选择。
“文化直播活动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发地探索孔庙和儒家文化。”姜紫薇说,这一代年轻人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对直播和短视频非常有热情,这种实践与理论融合的形式,让专业课堂更生动有趣,学生接受度也更高。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扎根衢州的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斯彬彬说,而在具体做法上,除了学校长期努力推进的产教融合,文化战线同样是重要内容,“如今,衢州正在大力推进文旅发展,我们的许多专业比如网络营销和直播电商、艺术设计、旅游管理等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刚好可以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活用起来,在社会文化实践活动中赋能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为衢州的文旅做一点点贡献。”
“方寸直播团”的同学们告诉记者,“方寸”,指的就是手机的尺寸。如今,通过手机购物、看视频和直播、接受和查找资讯,已经是年轻人生活的常态。在这“方寸”之间,用年轻人习惯和喜欢的方式、语言去推广和传播衢州的文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衢州、爱上衢州、留在衢州,是他们成立“方寸直播团”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