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实验学校菱湖校区六(1)班 袁莞晴
小记者证号 H250425
指导老师 蓝灵芝
“咚”的一声闷响,银幕上,裹在襁褓里的婴儿被日军狠狠地砸向冰冷的地面,瞬间没了气息。整个放映厅骤然陷入死寂,我能清晰听见前排观众急促的抽泣声,感受到后排座椅传来的细微颤抖。银幕的冷光在面颊上流转,恍惚间,忽然就懂了《南京照相馆》要讲的沉重与血泪。
故事发生在1937年沦陷后的南京,吉祥照相馆成了想活命的普通人的避难所,邮差阿昌为了活着,伪装成照相馆学徒,和同样躲藏在此的老板老金一家,还有惧怕死亡的演员林毓秀等人,被迫为日军洗照片。可当记录着日军暴行的相片在暗房内渐渐清晰,原本只求活着的众人,一个个醒悟了,那刻在骨子里的中华民族气节,醒了。阿昌亲手洗出了熟人被屠杀的照片后,面对死亡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家国破亡之际,每个中国人心中都会燃起不屈的火种,哪怕渺小如尘埃,也会为了中华民族而燃起微光。
小姑娘念叨着没去过的地方,老金拉动背景布的瞬间,故宫的红墙、西湖的三潭印月、长城的烽火台……这些在当下触手可及的美景,在那时却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众人对着景布念出地名,眼眶中,泪水正打转。当“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声音在狭小的照相馆里回荡,我仿佛感受到了穿越时空的共鸣——中华人民刻在骨子的担当与品格,是经历多少苦难都不会磨灭的气节;当林毓秀他们将能证明日军罪行的照片缝进衣服里时,动作轻得似一片羽毛,背后却是重如泰山的责任。
这部电影,并没有将镜头全部聚焦在那些被日军残忍杀害的人身上,而是对准了那些明知自己的力量并不庞大,甚至可能没啥用的普通人,直观传达了爱国情怀的伟大主题。走出影院正是晚霞绚烂的时刻,某个瞬间,突然明白《南京照相馆》的真正价值:它让历史从纪念碑上走下来,变成可触摸的体温与呼吸。当阿昌们选择用微光照亮黑暗时,他们不仅拯救了历史真相,更拯救了人们可能麻木的感知力。此刻天际线处的晚霞,或许正是那些微光穿过时空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