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冒充疾控人员卖新冠“特效药” 有人冒充志愿者将收款码发在群内 疫情防控警惕新型涉疫骗局 2022年08月29日

  疫情期间,群众使用手机和上网时间明显增多,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近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梳理出如下提示:

  骗局一:以健康码变黄为由,要求点击短信链接进行认证

  据重庆网警公众号8月23日发布提醒,近日,有市民收到短信,有人以渝康码将变黄码为由,要求点击短信链接进行认证,绑定所谓“电子医保卡”。

  警方提示:这是诈骗短信,其链接打开网站是钓鱼网站,切勿随意点击链接,输入任何个人信息。涉疫信息请关注政府官方渠道公告或者电话咨询所在社区居委会。

  骗局二:预防新冠“特效药”骗局

  据中国喀什网报道,近日,库尔勒市公安局建设路派出所辖区居民吴先生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疫情防控中心主任,并称吴先生核酸检测报告异常,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吴先生十分害怕,对方称其手中有治疗“特效药”,要求吴先生转账5800元购买。

  警方提示:不要相信所谓的特效药,不要相信非专业医疗机构,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谨防诈骗。

  骗局三:冒充志愿者,将收款码发在群内

  据中国喀什网报道,近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高新区(新市区)分局二工乡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反映,业主群内有人冒充志愿者收钱。经了解,3天前有陌生人加入该小区业主群,并使用与志愿者一样的头像、昵称,将收款码发在群内,称有副食品售卖,可直接转账购买。

  警方提示:购买生活、防疫物资,应尽量通过正规平台,切勿轻信个人兜售行为。仔细甄别业主群内的相关人员信息,不听不信不转账。

  骗局四:谎称是疾控人员,收集银行卡信息

  据广州日报报道,有人冒充省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谎称根据流调显示,排查出该市民是密接者,称其被判断为疫情传播者,并转接至“公安部门”实施诈骗,以网上做笔录为由,要求该市民将银行卡里面的资金转到安全账户里面。

  警方提示:当有人冒充防疫人员以“密切接触者”“赋红码”为由要求填写个人信息、银行账号、支付密码等信息时要警惕,这可能就是骗子设的局,疫情排查不会收集银行卡信息,也不会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