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胆道里竟然有蛔虫? 连医生都说,这种情况已经非常少见 2022年08月29日

  记者 赵凯怡 通讯员 江帅 张彩花

  近日,67岁的吴大伯(化名)因胆总管结石,在开化县人民医院接受ERCP(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手术治疗。

  术中,外二科副主任医师姜亦弢在患者胆道中发现了一条蛔虫,“近十几年来,这种情况已经非常少见了,注意饮食卫生是预防的关键。”

  六旬患者体内出现蛔虫

  8月10日,姜亦弢接到内一科的会诊电话,有位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突发剧烈腹痛,要求会诊。姜亦弢接到电话后立即前往查看,患者疼痛较剧烈,呈持续性针刺样,经检查后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后转入外二科做进一步治疗。

  经过两天的治疗后患者病情平稳,姜亦弢决定给患者行ERCP术。在内镜下,姜亦弢惊奇地发现胆总管内除了结石,还有一条正在蠕动的蛔虫。姜亦弢果断取出结石及蛔虫,并放置鼻胆管引流胆汁,并于8月22日完成了胆囊切除术。目前,吴大伯状况良好。

  “蛔虫?怎么会有蛔虫?”术后,吴大伯听说从胆道内取出蛔虫,他也十分惊讶。

  蛔虫病是由似蚯蚓蛔线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蛔虫的整个传播过程可以概括为,先从宿主的体内吸收营养长大,然后把虫卵产到粪便当中,之后再几经辗转通过口腔进入下一个宿主的体内,并在其体内吸收营养成长为成年蛔虫。

  姜亦弢推测,吴大伯体内的蛔虫可能是寄生在小肠的蛔虫上行而来,蛔虫虫卵通过粪—口途径进入肠道,并逐渐生长发育。当消化功能紊乱时,可以刺激虫体异常活动,由于蛔虫具有喜碱厌酸、钻孔的习性,容易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总管。

  体内有蛔虫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剑突下钻顶样绞痛,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呈卷曲或者强迫体位,而缓解后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孩子感染蛔虫后,还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胆道蛔虫可引起胆管结石、胆道出血、胆管炎等并发症,可以通过解痉抗炎、驱虫排虫、手术取虫等方式治疗。

  预防寄生虫,饮食卫生很关键

  在部分地方,仍存在绿肥种地,所谓“绿肥”就是人的粪便直接撒在农作物当中。听起来虽然有些不适,但这些粪便确实可以加快农作物的生长速度,而且在广大的农村较容易获取。粪便当中存在的蛔虫卵也就这样附着在了农作物里,等到下次人们吃农作物时,如果没有洗净,蛔虫卵就又会通过口腔进入人体了。

  不过,如今已可以通过喷洒特定的药物以消灭虫卵,且人工化肥普及,蛔虫卵的传播进一步受阻,加上驱蛔虫药物“宝塔糖”的合理使用,现在患有蛔虫的人较以前少了很多。

  “过去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差,对饮食卫生不够重视,蛔虫感染率高,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饮食条件明显改善,与蛔虫污染的环境接触机会大大减少,蛔虫感染率和重复感染率也明显减少。”姜亦弢特别提醒,“但大家还是不能因此掉以轻心,要注意饮食卫生,不饮生水,不吃生食,特别是贝类、螺类等极易‘藏匿’寄生虫的食物,务必清洗干净并煮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进一步减少与虫卵接触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