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仁德路: 老店扎堆的“深夜食堂 ” 2023年05月29日

  记者 方俊 文/摄 通讯员 汪彬

  

  每个人都有心目中的“美食天堂”,资深吃货沈先生极力推荐位于老城区中心位置的仁德路,“白天这里车水马龙,晚上同样人来人往,上演着比肩接踵寻找美食的热闹场景。”

  仁德路西起百岁坊,东至上街,总长335米。据《衢州市地名志》记录,它的名字来源于旧时仁德坊。在很多老衢州人眼里,仁德路是存在多年的“美食天堂”。“荣仙的馄饨、光头的家常菜、丈母娘鸭头的田螺鸭掌煲,个个是一绝。”沈先生称赞道。

  5月27日晚,华灯初上,从街头走到街尾,仁德路不少店内已人声鼎沸、座无虚席。

  最热闹的莫过于“丈母娘鸭头”,这是衢州近年来的知名网红店。晚6点刚过,店内已经没有空位,有食客陆续上门,迎接他们的是店员的道歉:“不好意思,现在没位置了,估计要等一段时间。”对此,边刷手机边等的倪小姐表示习以为常,“这里经常要排队,我最长一次排了半个小时。”也有人转身寻找下一站,比如琚先生和同伴,他们径直走进马路对面的“潘家黄牛肉”,对老板喊道:“老板,来两碗牛肉粉。”

  开在仁德路的店,大多主打衢州菜,“三头一掌”的招牌比比皆是,但也有部分“外来户”,比如“重庆鸡公煲”“兰州拉面”等,生意同样不错。有段时间,沈先生成了“兰州拉面”的常客,隔三差五上门,牛肉拉面、刀削面……变着花样吃。

  在餐饮行业存活时间普遍不长的当下,仁德路上的餐饮店自带特有标签:历史久远。漫步其中,可以看到不止一家店的招牌上写着“老店”字样。柯城区府山街道蛟池街社区工作人员陈彩云说,开在仁德路上的大部分饭馆,都有一定的年数,长的二十多年,短的起码有七八年。

  “稻香大排档”2000年进驻仁德路,和大部分大排档一样,“稻香大排档”主要经营夜间生意。老板的女儿说,每天晚上六七点开始,差不多要忙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有时甚至要忙一个通宵。“我们这边的夜经济一般有两拨高峰,一拨为了解决晚饭,三五好友下了班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另一拨是晚上11点后,下夜班的、吃夜宵的开启后半夜的狂欢。”“稻香大排档”的隔壁是开了十多年的“光头大排档”,老板接过话茬:“我们这里是越夜越‘耶’。”

  老店自然积累了一批老主顾,坐落在仁德路拐角处的“格格香辣鱼”开了22年,老板娘徐正凤笑言,自己见证了不少顾客的成长。“在中河沿开美容店的老板,刚开始到我这里吃的时候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现在样子危险好,他家小孩从小也来我家吃。”徐正凤说。

  大浪淘沙,对餐饮人来说,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美食天堂”站稳脚跟,不断修炼很关键。“丈母娘鸭头”老板叶晓红原先在友好饭店上班,这段经历让他格外注重食品品质和就餐环境,“我们店的鸭头,都是自己卤的,新鲜、干净。前两年店里还整体装修过,为顾客送上舒适的就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