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出舱活动,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任务。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9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5次飞行。
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任务中,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首次齐登场,火箭飞船“再升级”。整个飞行任务有何看点?
看点一: 神十六乘组有“全”“新”“多”三大特点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这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神十六3名航天员有3种类别:航天驾驶员景海鹏和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来自航天员大队,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载荷专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
相比以往乘组,神十六乘组有3个特点——
“全”: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新”: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飞行。“多”:航天员景海鹏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将是中国到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新人”入选飞行乘组,接续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看点二: 神十五“在等待”,中国空间站会师
目前,神十五航天员乘组正在紧张有序开展神舟十六号乘组进驻和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待神舟十六号乘组进驻,两个乘组完成在轨交接和轮换后,神十五航天员将返回地面。
自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入轨至今,神舟十五号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180多天,各项在轨工作进展顺利,已圆满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任务,成为执行出舱任务次数最多的乘组;还开展了多次载荷出舱任务,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28项航天医学实验,以及38项空间科学实(试)验,涵盖了生命生态、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等,获取了宝贵的实验数据。
看点三: 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升级为“十”字构型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我国将充分利用空间站目前已配置的舱内实验柜和舱外载荷,以及巡天空间望远镜等设施设备,滚动实施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4个专业领域近千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技术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近地轨道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将统筹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研制可重复使用的新一代近地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近地载人飞船;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构型升级为‘十’字构型。”林西强说。
目前,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将长期连续驻留空间站,通常每年进行2次乘组轮换、1-2次物资补给。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