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漫遇见唐诗,阅读之旅 别有洞天 2023年07月31日

   毛丽福 高级教师,优秀援疆老师

  又是一年暑假,如何让假期过得有趣有料又有益?观影和阅读,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选项。今年暑期,孩子们是幸运的。168分钟的光影之旅《长安三万里》,把我们带回了浪漫大唐,也重新认识了李白、高适、杜甫、王维、崔颢、孟浩然、贺知章、王昌龄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

  “电影”和“书本”从来就是两种极佳的表达方式,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成就,为我们带来丰富愉悦的精神享受,为心灵、情感还有人性找出表达出口,为人类留下不朽篇章。孩子们,不论你是影迷还是书虫,我们可以在静谧的文字间自由想象,可以在唯美的画面里寻找共鸣,去寻找亮点、笑点、燃点或泪点。

  来重温下国漫《长安三万里》最惊艳的片段:李白拉着一众诗人吟诵《将进酒》,开始是鲜衣怒马少年郎,接着是壮志难酬独行客,然后乘着鲲鹏遨游于极尽繁华的盛唐,继而转向前途困窘的中年人和高楼倾覆的旧山河,其壮美兮,其悲凉兮,都能触发我们对唐诗持续的阅读热情。

  古谚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没有熟读的魄力与吟诗的热诚,自然就会缺失阅读热情。试想,我们如果没有充分体验过阅读快感、没有养成主动阅读习惯,用再多的方法去阅读,都无济于事。当下,我们不妨抓住国漫的尾巴,看完《长安三万里》,再读唐诗,寻找属于我们独特的阅读之旅。

  孩子们,带着感激于唐诗的姿态进入影院,带着感动于影片的心情回到唐诗,激发唐诗的熟读冲动和表达欲望,在唐诗的土壤里,让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萌芽破土,直至长成主干,展开分支,生出绿叶。

  当国漫遇上唐诗,当诵读唐诗、品读唐诗成为我们的一种自觉审美活动,乃至灵魂深处的志趣使然,这样的阅读之旅即便辛劳也是甘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