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颖
初中生小米半年前因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导致失眠、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等症状,在父母陪同下来到衢州市第三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就诊。
经心理科医生系统检查,小米被确诊为“抑郁发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小米情绪稳定,如期返校,出院宣教时,主治医师祝玲俐叮嘱小米:遵从医嘱服用药物,以维持原先的治疗效果。
开始,小米每个月都按时来院复诊,慢慢也进入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一个月前,小米母亲认为孩子的病已经好了,无需再吃药,在未告知医师的前提下擅自停药。
一周前,小米再次出现沉默少语、兴趣减退等不良情绪,同时还伴有消极行为,所幸发现及时,未造成不良后果。父母随即送小米再次入院就诊,被诊断为“抑郁复发”,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诊室里,小米母亲说:“好后悔没听医师的话,擅自停药,差点害了孩子。”
经了解,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类似小米这样擅自停药的情况不在少数。
那么,抗抑郁药要服用多久才能停药呢?
祝玲俐说:“抗抑郁药一般要吃1年左右,临床症状消失且病情稳定后,再继续服用一段时间才可逐渐减量至停药,以免造成疾病的复发以及撤药反应。”
由于抑郁症治疗周期较长且容易复发,抗抑郁药的停药标准相对较为严格,需要根据抑郁症患者的病情而定。当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仍旧需要继续服用一段时间抗抑郁药,以保证疾病的稳定控制。一般急性期治疗,服药时间为1至3个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尽快控制抑郁症状,在巩固期治疗时,坚持服药4至9个月,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所以抗抑郁药一般要吃1年左右,经医师专业评估后才能逐步减量至停药。
“抑郁症是一个可以痊愈的疾病,通常不需要终身服药。”祝玲俐说,但突然撤药、停药会造成机体明显的不适症状,称之为“抗抑郁药停药综合征”,具体有哪些症状呢?
生理反应:如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身体虚弱、出汗、肌肉痉挛和呕吐等身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类似帕金森氏症的症状,同时伴有电击感、关节痛。
心理症状:如意识不清、记忆力丧失、易怒、恐慌发作、反应迟钝等,一些人有攻击性行为。
祝玲俐提醒,抑郁症患者若突然停药会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因此,患者切不可擅自停药,应遵从医嘱,具体什么时候可以停药,应交给专业医师判断,避免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