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佩
在画的世界里,汪瑶什么都有,她在画作里“讲述”的一个个故事,纯粹、干净、温暖,直击人心,欣赏汪瑶的作品,每个人都会被她所创作的画面而感动。在未见到汪瑶之前,记者并不知道,汪瑶所经历的一切。
用左手画出内心大世界
在最美好的年纪跌入人生的低谷,汪瑶却没有消沉,重学拼音、练习写字,她像个孩子一样把自己遗忘的东西重新拾起。幸运的是,她的图像能力还在,在绘画的世界里,她丰富的情感找到了出口。
术后,汪瑶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便以画画的方式向人“讲述”。“要吃橘子了,就在本子上画个橘子,想吃苹果就画个苹果。”汪子丹说,汪瑶最初只能画一些简单的图画,之后经过反复练习,她左手用笔逐渐熟练,开始用画笔表达更复杂的想法和情感。
将所有情感付诸一支画笔,汪瑶画自己,画家人,画同学,画朋友,画过去的美好时光,画内心的情感,一幅幅都是她心里的故事。她画的题材,都取自于生活,简单明快的画风背后藏着她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万物的热爱。
画里有她对自己的审视。画作《悲伤的罂粟花》里,她右半边身体的肌肉和骨骼裸露,而她的左手持着画笔高高举起,眼神清澈而坚定;
画里有她的感恩。画作《睡美人》里,一位美丽的公主躺在床上,周围是她的好朋友们,注释是:“在我最艰难的日子里,谢谢你们爱的陪伴”;
画里有她对生活的热爱。画作《停不了的爱》里,她是一位蜗牛女孩,趴在树叶上慢慢地爬着,而她的朋友们则变成了蝴蝶,展开美丽的翅膀。注释中她写道:“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还有她喜欢的周杰伦、绿巨人、美人鱼……也都成了她画中的元素。
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温暖干净的表达,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她的作品关注到她。2013年,她在厦门举办了首场画展,2015年,她被评为“厦门十大感动人物”和“厦门十大影响力人物”。
2017年12月,“‘烟雾女孩’汪瑶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启幕。画展第一天,汪瑶站在台上脱稿背诵了一首汪国真的《给友人》:“跌倒是一次纪念/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
患了“烟雾病”的女孩
在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汪瑶的贤瑶画廊开在马金溪旁,夕阳斜照,伴着潺潺的流水声,阳光透过竹帘斑驳地映在画室的墙面上,清风微动。
大大的工作台边,汪瑶左手持笔,略低着头,正在画下淤村的风景,她干练的发型配上一顶棕色的贝雷帽,一副黑框眼镜,一袭蓝色布衣。初见汪瑶,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温和、沉静的艺术气息令人倍感舒适。
汪瑶,1987年11月出生于开化县,2000年随家人迁居厦门。她的父亲是一位油画艺术工作者,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汪瑶于2005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她酷爱文学、电影,她曾憧憬自己能成为一位优秀的艺术评论家。
2009年愚人节,命运和汪瑶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因为脑部严重出血,她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医生最终确诊,汪瑶患上了“烟雾病”,这是一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极为少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带来的是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
汪瑶曾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在经历了几次大手术后,她战胜了死神,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刚开始什么都不会说,只会打手势,后来也只能说一些简单的词汇。而她最热爱的文字,几乎都不认识了。”汪瑶的母亲汪子丹说,汪瑶的右半侧身体瘫痪,经过长时间康复训练后,才慢慢站了起来,但右脚只能轻轻点地,一瘸一拐地行走,右手没有一点力气。
“能醒过来,已经是奇迹,能站起来,更是奇迹。作为父母,我们已经很知足了。”汪子丹说。
给世界更多爱
汪瑶有很多朋友,每次同学、朋友过生日、结婚、生子,她都会精心绘制画作相赠。在小伙伴眼中,汪瑶一直快乐坚强,始终保留着纯真和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2016年台风“莫兰蒂”重创厦门,厦门的65万棵树一夜之间倒在狂风中。台风过后,汪瑶利用枯木进行创作,一幅不大的木头画大约两三天才能画完,整批画用了大约三个月时间。汪瑶将“枯木生画”的画作进行义卖,现场人气超高,善款通过红十字会捐给在台风中受灾的家庭。
同在2016年,汪瑶受聘成为某特殊教育学校校外辅导员,在与特殊儿童接触后,汪瑶创作了一组《残缺的美》。画作一组共三幅,画面里有坐在树枝上的龙猫、飞在天上的叮当猫、长出杂草和仙人掌的破旧机器人,还有一排排的向日葵和巨大的蘑菇。孩子们有的乘坐乌龟,有的在与兔子拥抱,还有一个孩子手拿着细线的一端,另一端系着一头奶牛,奶牛飘在天上。注释中写着“特殊儿童的世界,永远都是五彩缤纷,处处充满惊奇,一切等着我们去探索冒险”。
《残缺的美》如今挂在贤瑶画廊里,占据了一整面墙。记者问,这组作品值多少钱?汪瑶笑着摇摇头,汪子丹解释:“这个不卖,所以没有定价,舍不得卖。”
汪瑶心中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她创作的《钱江源》,高高悬挂在贤瑶画廊大门正对面的墙上,画里有一尾美人鱼,正坐在水中梳妆。
去年9月,汪瑶随父亲回到出生地开化,入驻下淤村,在村里建起了“汪瑶工作室”。今年10月,村里给她在马金溪边留了一间店铺。“汪瑶怕冷,这里阳光好,暖和。”汪子丹说,大家都很关心汪瑶,尽量为她提供好的创作环境。
如今,汪瑶最喜欢画的便是下淤村的风景,村口的桥、溪里的船,在她的笔下晕染,有种别样的美。
采访快结束时,太阳已经落山,西边彩霞辉映,汪瑶笑着说:“还有很多,都没有画完。”
没关系,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日子很长,我们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