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破茧成蝶 福利院走出 首个大学生 2024年09月04日

  记者 周芸 通讯员 方金 俞春燕

  “你要去杭州上学,要带上生活用品,剃须刀要买一把带上……”“大学生要有大学生的样子,头发要整齐、着装要大方得体。”9月2日下午,在衢州市儿童福利院(以下简称“市福利院”)特教老师何苏君的办公室里,她和瞿亚用手机交流着。瞿亚是名聋哑人,今年考上了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马上就要开学了,何苏君不放心,嘱咐他一些注意事项。

  市福利院院长徐红霞说,瞿亚是市福利院建院以来第一位大学生,院里的老师和阿姨都非常开心,她准备9月12日那天送他去学校报到。

  坎坷的童年

  2010年,瞿亚被民警送到市福利院,因找不到他的家人,医生鉴定他为2006年出生,福利院工作人员给他起名瞿亚(注:住在市福利院的孩子都姓瞿)。

  为了给瞿亚找家人,当年各部门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瞿亚回忆,他小时候是在杂技团生活的,每天有很多像他一般大的孩子一起训练。因受不了杂技团大人的打骂,他逃离了杂技团。有用的信息太少,瞿亚的家人一直没能找到。

  瞿亚“说”他喜欢市福利院的生活,这里的老师和阿姨都将他当成自己孩子般照顾。他7岁时被送到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念书,一直到高中毕业,今年还考上了大学。他非常感谢市福利院的老师和阿姨以及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没有他们亲人般的关怀和照顾,就没有他现在的生活,市福利院的生活令他终生难忘。

  有爱的文件夹

  2011年,何苏君从衢州中专调到市福利院,从此她成为瞿亚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

  在办公室电脑里,何苏君为瞿亚建了一个专门文件夹,里面记录着他的成长点滴、绘画作品等。如瞿亚第一次上台表演、获得衢州市新时代好少年、参加校跑步比赛获得第一名……这个文件夹,不仅是瞿亚成长的见证,更承载着何苏君对他深深的爱。

  除了在学习上给予瞿亚悉心指导,何苏君还带他参加各种活动。从2015年开始,何苏君就带着瞿亚到敬老院参加公益活动,让他学会关爱他人,懂得付出的快乐。9年间,何苏君带着他去了全市10多家敬老院。在敬老院里,瞿亚用自己的方式与老人交流,给老人包饺子、打扫卫生等。

  何苏君发现瞿亚喜欢画画,就带他去学画画,一学就是五六年。瞿亚的绘画作品获得不少奖项,有国际少儿书画大赛银奖、全国少年儿童世界和平海报作品三等奖等。这些奖牌、奖状,何苏君都拍了照片,收藏在文件夹里。

  在瞿亚成长道路上,何苏君手把手教会他很多东西。瞿亚上小学时,何苏君教会他洗衣服,教他存零花钱,每周存2元,存够一定数额再给市福利院的弟弟妹妹或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买礼物;高中时,何苏君利用暑假教他学会骑共享单车,让他感受生活的便捷。

  感受家的温暖

  对于瞿亚来说,市福利院的老师不仅是他的教育者,更是他的家人。每年春节,他都会受邀到市福利院老师或院长家过节。退休特教老师吴桃红女儿结婚时,瞿亚还以弟弟的身份参加婚礼。在市福利院,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亲人的陪伴让他的成长道路不再孤单。

  在瞿亚读初中时,曾有一段叛逆时期。为了帮助他走出叛逆期,市福利院的老师每天将他接回福利院,和他谈心、交流,用耐心和关爱,陪伴他度过了这段时光。

  在徐红霞眼中,瞿亚非常懂事。他经常帮忙带市福利院的弟弟妹妹,照顾他们、陪他们玩游戏。徐红霞带大家逛超市时,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瞿亚总是只挑一件。每年母亲节,瞿亚都会给徐红霞准备礼物,今年母亲节,他送给徐红霞一把自己做的工艺扇。

  瞿亚的故事,是一部关于爱的成长史。他的成长历程,如同一部充满爱与希望的传奇,激励着每一个人。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心中有梦,有爱相伴,就一定能在逆境中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