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行使释明权“算清”诉讼风险账 2025年09月08日

  本报讯 (通讯员 张程琦 姚晴佩 记者 徐双燕) “这台变压器,我们修了好几次还是有问题。”“出厂检测全部合格,明明是使用不当。”近日,在浙江省衢州智造新城人民法院的调解室里,两家企业负责人争执不休,引发纠纷的是一台接地变压器。

  2021年6月,某电气公司从某科技公司采购了一批总价为85.2万元的设备,支付70万元后,某电气公司以其中一台接地变压器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尾款15.2万元,某科技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某电气公司未能提供有效证据,判决其支付剩余货款。然而,某电气公司履行判决后,事情并未结束。

  2023年初,某电气公司再次起诉,他们要求某科技公司返还该台变压器的货款11.8万元并赔偿损失36万元,同时申请财产保全。案件受理后,承办人发现,两起诉讼基于同一事实,只是诉讼请求不同。

  因某电气公司坚持对案涉变压器的质量问题以其他鉴定请求再次提起鉴定,为实质性化解企业纠纷,承办人决定从鉴定环节入手破局。

  经多方联系,仅一家鉴定机构愿意受理,但费用高达8万元。更棘手的是,鉴定周期长、结果不确定,且可能因设备经过维修影响鉴定准确性。对此,承办人首先行使释明权,制定一份“风险告知清单”,向双方清晰说明了鉴定存在的各项风险与高昂成本,引导当事人理性评估诉讼前景。随后,组织双方展开调解。

  “如果走鉴定程序,可能出现三种结果……”承办人为双方详细分析三种结果与相应风险:一是鉴定出质量问题或部分问题,某科技公司需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款和鉴定费;二是鉴定无质量问题,某电气公司需自行承担8万元鉴定费并败诉;三是无法得出鉴定结论,双方将分担鉴定费用。

  “考虑到设备已使用两年多,经过多次维修,鉴定结果很可能不尽如人意。”承办人的这番话让某电气公司负责人陷入沉思。

  经过多次调解和协商,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某科技公司退还5.9万元货款,某电气公司放弃其他诉求。协议达成次日,款项即时到账,法院随即解除保全措施。

  “法官不仅把法律规定讲得透彻,还帮我们分析诉讼风险,半年多的纠纷高效解决了。”某电气公司负责人感叹道。某科技公司代表也表示,“法官的分析让我们看清了利弊,调解避免了漫长的鉴定和诉讼,让我们能尽快恢复正常经营。”

  这起由一台接地变压器引发的系列诉讼,通过承办人精准的释法明理,不仅帮助当事人理性评估诉讼风险,更引导双方找到了利益平衡点,最终实现了“调解一案、化解两诉”的良好效果。案件审结后,两家企业恢复了合作关系,真正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办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