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泳霖
帮母亲整理房间的时候,我找出了一个铁制饼干盒,里面是一叠整齐的笔记本。这些穿越了几十年时光的笔记本有的比我年龄还大,增补了我对于父母青春时代的了解。
盒中有十数本笔记本,父母所属各占一半。其中父亲的一本蓝色硬皮笔记本引起了我的关注,这是组织上赠给父亲的礼物,称父亲为“革命同志”。笔记本中有很多父亲手抄的语录和歌曲,笔力遒劲、字迹飘逸。笔记中还有父亲手写的几篇电影观后感,其中一部是1959年上映的《星星之火》,另一部是1979年上映的《保密局的枪声》。此外,父亲还向我展示了他浪漫的一面,在笔记中手抄了很多诗词歌赋,兴致来时还在空白处画上几株香兰或是竹子,显得格外有情调。其中一篇看戏曲《秦香莲》的观后感,写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情有独钟。
相比之下,母亲的笔记本就少了些波澜壮阔,多了些人间烟火。母亲字迹比不上父亲的优雅,但也工整秀丽、独具一格。我找出好几本母亲做裁缝的手抄笔记,里面有制作各种衣服的图形和尺寸,那是她在上裁缝班的时候记下的。据母亲说,我小时候很多的衣服和裤子就是她亲手给我做的。除去这些裁缝笔记,更多的是手抄的小说、戏曲、传奇故事,有些传奇故事满满抄了好几本。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我想她一定抄写了很久,抄写得很累。最终,这些手抄本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丝不苟的完整状态:有封面、有目录、有段落、有页码。她在1977年抄录了《破案记:梅花图》,又在1978年抄录了《恐怖的脚步声》。
这些笔记本中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心情日记。父母亲把心事付于笔记本,笔记本是他们各自亲密的朋友。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但内容朴素动人,尤其像一些工作记载、人情往来的记录,处处透着他们的生活轨迹。
当年,父亲血气方刚,对诗歌、电影、戏曲的爱好,让他显得浪漫。母亲贤良淑德,劳作于家务的细水流长,享受着一个人的浮世清欢。我有幸窥见父母亲的一部分青春岁月,也读懂了那个年代的生活气息。这是他们青春的记录本,也是一次旧时光的美好重现。
父母亲的文字或许清浅,无法像名家的金句流芳于世,但那些悲欢喜乐终究是弥足珍贵的记忆。那是我们一家代代传承永不磨灭的生活烙印,即便再过多久,这些记忆都将给我力量陪我走过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