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俊
本周即将开启新学期,有人欢喜有人愁。近日,记者了解到,面对开学,家长反应不一,有的担心孩子不能适应,愁容满面;有的看着孩子一堆空白作业,却泰然自若。不过,资深心理咨询师说了,面对开学,家长的心态需要调整,太紧张或者太放任自流都不是最佳方案。
●娃要升学了,家长愁得睡不好
开学的脚步越来越近,市民辛女士的烦恼也与日俱增,“最近都睡不好,掉发掉得厉害,到医院一看,医生说没什么大毛病,主要是睡眠不足引起的。”
当别的家长为暑假即将结束、“神兽”即将回笼而欢喜不已,辛女士却开始发愁,不知道小孩能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她的儿子快快今年8岁,马上就要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了。快快早产一个多月,从小发育程度就不如同龄人,她很是心疼。自从查到小学录取成功的信息后,辛女士就开始睡不好了,不是入睡困难就是半夜容易惊醒,要么是经常做梦。
看出妻子的焦虑,在外地上班的丈夫黄先生特地请了年假,回来陪她去医院做检查。医生说,不是生理性的毛病,主要还是太过忧思,并不能靠吃药调整,还是需要自己慢慢恢复。
“我常常劝妻子,快快只要身体健康,不生病就好了,学习的事慢慢来。”尽管嘴上这么说,但黄先生心里清楚,现在的家长太卷了,快快上学后势必会遇到极大的压力,生性要强的妻子情绪肯定要有所波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娃还有一堆作业没做,家长说不想管
“老师布置暑假写的作文,孩子一篇都没写,语文、数学小报也没做。”昨天,市民唐女士告诉记者。
和众多学生一样,连日来,唐女士的儿子正在忙着赶作业。唐女士说,上周五自己下班回家,看到儿子正伏在书桌前默写,上演着“一支笔、一盏灯、一个晚上成就奇迹”的故事。
孩子的作业来不及做,唐女士坦言不会管更不会帮忙,事实上,这也是她的一贯做法,“儿子马上要上小学四年级了,从他读幼儿园开始,作业我从没帮过忙,除非老师说需要亲子互动,我才会跟他一块做。”
倒不是唐女士狠心,她一直坚持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做家长的不能干涉,“我还是那句话,要么你现在自己抓紧时间搞定,要么你开学了拿着白纸去学校交给老师。”
同伴笑称唐女士“心理素质非一般的强大”,对此,唐女士表示,因为没有家长参与,儿子完成的作业(尤其是手工、画画类)比较“幼稚”,可是她淡然看待,不着急不焦虑。
●心理专家:太焦虑太淡定都不好
面对家长开学前的心理状态,衢州市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心理咨询师何苏君说,过于焦虑或过于淡定,其实都存在弊端。从上述两个案例入手,她做了分析。
何苏君说,辛女士代表着一类家长,对孩子倾注所有,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一旦面临不确定的因素,容易出现焦虑症状。事实上,这种焦虑会渐渐渗透给孩子,不利于孩子成长。
何苏君介绍,按照国外心理学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由语言、数学逻辑、空间等八方面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家长与其纠结孩子哪些方面薄弱,不如挖掘孩子哪些方面突出,好好培养突出的方面,同样做出一番成绩。
“在培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可以尝试植入趣味性的游戏,比如给孩子听写,这是很枯燥的,但家长在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比比是家长念得快速、准确,还是孩子写得工整、正确,听写过程加入游戏成分,自然不再干巴巴。”何苏君表示。
在何苏君看来,唐女士又代表着另外一类家长,过于放养孩子,最后可能促使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
“如果把孩子看成一只小鸟,家长应该看到,小鸟翱翔蓝天需要一双有力的翅膀和飞翔的技能,鸟妈妈如果放任不管、顺其自然,小鸟怎能汲取到飞翔的力量?”所以,何苏君认为,培育孩子的过程,主要是培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内驱动力,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沉淀。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并没错,但自由是有边界的,父母需要提前教给孩子独立、规矩和一定范围内的自我负责,并学会观察并接纳孩子成长的不同节奏,做到因材施教。”何苏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