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方心怡 王昱琛) “想到我的血液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近日,柯城区衢化街道昌和社区的周宏卫收到了来自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无偿献血“之江杯奖”,难掩激动之情。
周宏卫今年53岁,是巨化集团公用事业部的一名员工。获得“之江杯奖”对他来说,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也是对他在献血道路上坚持与执着的一份肯定。
周宏卫的第一次献血缘于偶然。2000年的一天,单位组织献血活动,动员大家支持无偿献血公益事业,他就走上了献血车。“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他说。没想到第一次献血后,献血的念头就像一粒种子,默默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说起自己的第一次献血经历,周宏卫表示,能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他人感到很开心。之后每隔半年,他就会去献血一次。“家人有时会担心我长期献血身体吃不消,我用自己的身体来向有顾虑的人证明。”他说,科学献血既对健康无害,又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当有病人急需血液时,而我刚好能够帮助他,何乐而不为呢?”
后来,在与众多献血爱心人士的交谈中,周宏卫了解到献血小板可以挽救更多患者,特别是一些大出血、白血病、癌症患者等,又义无反顾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和一般献血不同的是,献血小板是把抽出来的血液通过机器分离,提取血小板后,再把剩余成分输回体内,通过不断地输血、血分离、提取、回输循环往复,直到采集到足够分量的血小板。
“健康公民一般间隔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就能捐献一次血小板,比一般献血间隔时间更短。”周宏卫说,这样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帮助到更多的人,“我觉得我也有义务传递这份责任。”
从最初一年两次的献血,到后来捐献机采血小板,周宏卫把无偿献血这件事坚持了23年。23年时间里,他共献血76次,献血量超26000毫升。
无偿献血已经成为周宏卫的一种习惯,一种不可缺少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