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取个新名字系列之三 整体构思要出奇制胜 2025年09月20日

  赖建平  衢州市名师 独立语文教师 

  首先,题目要别出心裁,千万不要用《为自己取个新名字》这种人人皆可用的题目。

  张效愚的题目是《我不是食物》,因为他的名字谐音“张小鱼”,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后半段,他的同桌饿得不行,昏昏欲睡说梦话:“小鱼,我要吃小鱼!”让他常常有被“谋杀”的危险。

  黄子东方的题目是《别用我的名字做断句练习》,因为他的名字中硬生生地插入了一个“子”字,新老师点名时会出现各种断句:黄子/东方同学?黄/子东方同学?黄子东/方同学?其实,“黄子”不是复姓,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停顿才是合适的。

  正文也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张效愚的作文是采用法庭审判的方式来叙事的。文中有原告、法官与陪审员,原告——也就是作者本人就姓名问题提出正式申诉,申请改名。法官了解了原委以后,同意休庭,让原告思考改成什么新名字,结果想出一个个新名字,却被家人不断否决,马上又要开庭了,可他还在纠结中。这样的行文方式非常少见,具有创造性。

  黄子东方的作文是采用书信的形式。在信中,他情真意切地向爸爸妈妈阐述“黄子东方”这个名字带给自己的烦恼,表达了改名的迫切愿望。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如与读者面对面聊天,娓娓道来,非常走心。

  结尾,不能写得太实诚,要给读者留一点思考的余地。

  张效愚是这样写的:不过,妈妈说,即便法庭同意改名字,还要到派出所办理,而且很多证件、表格都要同步改动,办很多手续,非常繁琐,因此暂时还是得叫“张效愚”。“暂时”一词说明未来还有变数,结尾留有悬念。

  黄子东方则是这样写的:可是爷爷说,这个名字是他费尽心血想出来的,如果名字改了,他以后就不给压岁钱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改名的事情还得延后,延后,再延后。

  这样的结尾,有理有据,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