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晚报 数字报纸


03版:街头巷尾

为娃娃“注入灵魂”的手作娘

  见习记者 唐逸涵 文/摄

  近年来,洛丽塔(编者注:洛丽塔原是可爱少女的代名词,现在也指一种服饰类型)、汉服、BJD玩偶(编者注:即“球型关节人偶”,泛指各种拥有球型关节的精致可动人偶)等泛二次元文化不断出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就包括手作市场。

  近日,通过友人介绍,记者结识了一位衢州本地手作娘小A。手作娘指的是通过手工帮别人修改服装、玩偶、配饰等物品的人。如今,手作的市场不断细分,小A专攻其中的棉花娃娃骨架安装。

  虽小众但需求量并不小

  小A主职摄影,近期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很难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尽管这样,小A也没有割舍下手作娘这个身份。约好采访时间后,小A带着两大袋手作工具在咖啡厅与记者见面,一落座,她就利落地铺上厚桌布,摆好手作工具,并拿出今天的主角——一只脑袋饱满身子干瘪,等待着被“注入灵魂”的棉花娃娃。

  小A解释,“注入灵魂”就是为棉花娃娃安装大字型可随意扭动的支架,也叫骨架,“装了骨架的棉花娃娃可以按照娃妈(编者注:热衷于收集娃娃的玩家)的心意摆出造型,不仅饱满好看,可玩性也大大增加。”

  小A也是个娃妈,起初,她全靠别的手作娘给娃娃安装骨架。2021年,她一直联系的手作娘升入高三,没有时间再接单,她开始尝试自己安装骨架。边看教程边摸索,小A渐渐摸到了门道,骨架装得越来越好。周围的同好看了她的成品都很满意,纷纷找她安装,“我的接单量是根据主业摄影来自由调配的,摄影不忙的时候会接单,单主天南地北哪里的都有。”

  “去年三月居家隔离期间,主业停摆,手作成为了我那一个月的主业,一个月我安装了近70个骨架。”小A表示,一个骨架的安装费为25元,需要洗澡则再加10元,“娃圈定价没有统一标准,但基本都是这个价格,细致认真地安装一个骨架需要2小时左右,所以很少有真正把手作当作主业的。”

  “虽然这个群体比较小众,但喜欢二次元的人越来越多,手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了。”小A说,很多娃妈通过介绍找到她,但她都因为排不出时间婉拒了,“我手上有一个单主的娃没有装完,他一次性给我寄了十几只,是个大工程,要干上好一阵子。”小A表示,自己平时会把制作方法和过程通过微博分享出去,希望教会更多的人。

  喜爱之外更需耐心和技术

  小A原先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工作虽然稳定,但小A一直向往着自由的工作方式和简单的人际交往,离职从事摄影和手作娘后,她从未后悔过,“我有一些社交恐惧,还有点完美主义和强迫症,这样的性格虽不擅交际,却很适合从事手作娘的工作。”

  在记者旁观的2个小时内,有近1个小时的时间小A都在用钳子不断调整娃娃屁股、肚子、四肢的形状。成品做好后,记者摸到了有别于普通娃娃的扎实手感,轻轻掰动,娃娃便能保持稳当坐姿,微笑着注视你,“是不是和刚开始挺不一样的?”小A笑着说,每次为娃娃装完骨架,都会觉得它变得更鲜活了,“这是一个‘注入灵魂’的过程。”

  “在娃妈心里,养棉花娃娃和养宠物或者养孩子是一样的,他们会给娃娃换衣服、带娃娃出去玩耍、拍照。”小A介绍,棉花娃娃分为有属性和无属性两种,有属性棉花娃娃大多是根据明星、游戏人物、动漫角色等形象设计,作为一个情感寄托存在;无属性棉花娃娃虽没有人物背景,却很受闺蜜、好友等团体的欢迎,是朋友间很好的情感纽带。

  “从事手作娘的门槛并不低,并不是每个喜爱棉花娃娃的人都适合。”小A说,做娃娃并不只是简单的塞棉花,“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调整钳子的角度把棉花塞紧塞实,这是一个不停和棉花‘搏斗’的过程,有些枯燥,因此手作娘必须同时具备耐心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