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让茶叶变成带动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记者 王红岭 通讯员 叶凌燕
近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正式成立,开化龙顶茶制作技艺、开化御玺贡茶制作技艺、江山绿牡丹制作技艺、龙游方山茶制作技艺、柯山点茶等5项衢州本土茶非遗项目被纳入首批名单。该联盟旨在探索非遗传承、传播新模式和新路径,加快推进“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以茶非遗项目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带,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
衢州在积极传承发扬茶文化的同时,也谋划茶产业“新赛道”,寻求“最优解”。3月28日,记者采访了以开化县龙顶茶文化园、御玺贡茶园为代表的衢州非遗茶项目,实地探访他们如何把茶叶变成带动乡村振兴、群众致富的“金叶子”。
企业+合作社模式,带动茶农品牌化运营
春回大地吐新芽,正是春风啜茗时。自3月10日开化龙顶茶开始采摘以来,每天凌晨5点,浙江益龙芳茶业有限公司旗下的茶叶加工车间就忙碌起来,清新馥郁的茶香伴随着有节奏的炒茶声唤醒了晨光熹微的茶乡。
走进益龙芳开化龙顶茶文化园,抬头就看见一组徽派建筑非常气派,典雅厚重的开化龙顶茶博馆、非遗展示体验馆、茶生活馆都陈设其中。园内“黄绢袋袱旗号篓”芽茶进贡雕塑、朱元璋塑像等随处可见的景点,愈发凸显了开化悠久的茶文化。
益龙芳开化龙顶茶文化园是一个集生产销售、茶文化、茶旅游、茶科技、茶研学、非遗传承于一体的多业态文化园区。其中“益龙芳开化龙顶茶博馆”是茶文化展示的主要载体,设有芽茶历史区、名茶崛起区、企业文化区、老字号文化区、非遗体验区等区块,收录并展示开化龙顶茶相关历史记载、实物。位于池淮镇路口村尾的“明处士茶园”,是茶旅游学可观赏性茶园,也是益龙芳龙顶茶文化园重要组成部分。园内不仅有200亩高品质智慧茶园,还有一块万历年间有明确纪年的“明處士茶園”古石碑。
“在这里,不仅可以参观茶博馆,体验茶叶采摘、炒茶非遗技艺,还可以品味茶餐饮,入住茶民宿。”浙江益龙芳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晨光相告,为了更好地推动茶产业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他们一方面搭建以益龙芳开化龙顶茶文化园为载体的茶文化展示平台,以茶为主题,积极发展茶旅融合新模式;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合作社+茶场基地”的模式,带动更多茶农实现开化龙顶品牌化运营。
茶旅融合,提升“茶叶经济”的附加值
“高山云雾出名茶”。开化御玺明代贡茶园位于池淮镇芹源村,这里不仅有古茶园遗址、百茶博物馆、全国首个音乐生态茶园、智慧茶园,更有闻名遐迩的开化名茶——御玺贡芽。
提及御玺贡芽,大有来头。相传明朝时期,朱元璋派大臣汪渊负责督办茶叶进贡,曾在此设立了贡茶的作坊与茶园,称之为“御贡园”。之后,浙江省云翠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御玺贡芽非遗技艺传承人汪秀芳于1997年,在御贡园遗址的基础上重建了御玺明代贡茶园,创办了“御玺茶号”,为世人提供了品茗修身的好场所。
“御玺贡芽属于特种茶,并不是纯粹的绿茶。”汪秀芳相告,一方面它是纯手工制作,工序复杂,制作精细,从采摘、摊青、杀青、理条、搓揉、烘干、提香到成品,至少要完成十几道的工序,工艺熟练的炒茶师傅每二十几个小时才能做2公斤多;另一方面,对青茶叶品质要求极高,要谷雨前的高山云雾茶为原材料,茶芽以一叶一芽为标准,对成品后的茶形也十分讲究,有“盘花颗粒形”“细香紧卷形”“玉兰花形”等形状。壮芽显毫,形似青龙盘白云,沸水冲泡后,芽尖竖立,颗颗茶芽如幽兰绽开,汤色清澈明亮,味爽清新,齿留遗香。2016年,御玺贡芽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御玺贡芽茶园建在低缓的山坡上,园内共有有机茶示范园1080亩。茶园整体按“有机生态公园”模式建立,以四季彩化模式打造贡茶园,建有茶园观光道及骑行道5320米,电瓶车道1200米,种植茶园绿化树6650株,并配套建造了竹门楼、景观亭、摄影台、品茗亭、茶山竹海、茶餐厅、素雅斋等景点。
此外,贡茶园还建有龙顶茶王古树景点、3000平方米茶文化广场,并创立了茶文化交流展示中心、茶艺茶道培训中心、品茗馆、茶食体验馆、古法制茶体验中心、茶艺表演场所等近2200平方米。
“御玺贡芽因本身工艺特点,单纯走产品销售路线,并不能带来更高的收益。”浙江省云翠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洋相告,“我们正在打造全国首个未来茶乡村,以茶为载体,以茶为媒介,茶旅融合创造更好的茶业生态。”汪洋介绍,他们将吸纳整合芹源村、池淮村、航头村的茶农,共同参与有机生态茶园建设,茶园规模将达到5000多亩。届时,他们将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刚毕业的大学生返乡就业,让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来参与家乡建设,同时开发设计更多的御玺茶等茶产品、伴手礼,让开化的好茶走出国门,销往世界。而打造生态智慧茶园,也将吸引更多的游客、研学团队到来,体验茶文化。
省市县联动,开拓茶产业“新赛道”
开化县位于钱塘江的源头,是中国绿茶“金三角”的核心区,被誉为中国生态茶之乡、中华文化名茶之乡。目前,全县共有茶园12.5万亩,从事茶叶行业人员达5万余人。2022年,开化全县茶叶总产量3314吨,产值达13.34亿元。开化龙顶已成为乡村振兴、群众致富的“金叶子”。
衢州茶产业规模逐渐壮大,如何进一步打响名气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开化茶文化节、浙江省非遗茶联盟成立等相关活动陆续举办,给衢州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3月18日,2023中国·开化龙顶茶文化节如期而至。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钱江源头,以茶为媒,积极探索“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统筹发展之路,进一步丰富茶文化内涵,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吹响了品牌强茶、乡村振兴的号角。
近期,县委书记邀您品龙顶、县长带您游茶园……开化主要领导亲自上阵,在镜头前为龙顶茶代言。评茶、比茶……各类茶事活动火爆开幕,让开化龙顶在全国范围内频频现身。
开化县将“龙顶振兴”确定为五大战略跑道之一后,还制定出台了《开化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今年,进一步加大对龙顶茶的扶持力度,将围绕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等三个方面,统筹千万资金,发布“百万培育龙顶专有良种”“百万茶学资金培育人才”“百万聘请首席专家团队”等6个百万行动,谋划“新赛道”,努力让开化龙顶成为群众致富奔富的“金叶子”。
接下来,衢州市将持续推进茶非遗项目的保护与推广,促进全市茶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 融合发展,形成共创共享共赢的保护力量和发展格局,扎实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