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博物馆 文物“活”起来
这是属于衢州人的文博新体验
记者 徐聪琳 通讯员 汪萍 衢州市博物馆供图
自今年4月起,在衢州市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时常会出现一支神秘的“护宝”队伍:他们身披铠甲,庄严肃穆,自历史长河中,护送“宝物”,一步一步向今人走来……
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和“文博强市”的过程中,衢州以“文物活化”为重点工作,市博物馆联合衢州各县(市、区)文物收藏单位持续开展“文物面对面”进景区活动。一个月以来,场场活动爆满、游客好评如潮。特别是5月1日上演的“圣旨来了”,更成为小长假里的“爆款”文旅活动。
当文物走出博物馆
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高耸的天王塔下,古戏台常有好戏上演,引人驻足观看。暮色渐沉,华灯初上,随着导游黄慧的一声召唤,威武的“御林军”列队从天王塔大门拾阶而下,护持着“宝物”缓缓来到古戏台前。
伴随着荡气回肠的音乐声,在无数观众期待的眼神中,“宝物”揭开神秘面纱——衢州博物馆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唐真子飞霜铜镜”。镜子上有一段铭文:凤凰双镜南金装,阴阳各为配,日月恒相会,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
“这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共结连理,白头到老的意思。”古戏台上,“信安郡主”即将出嫁,黄慧以铜镜添妆。古今两者的演绎,生动展现这件“宝物”的前世今生及其背后的人文故事。
“文物面对面”活动设有讲述人。例如,首期文物讲述人是国家高级导游郑谊斌,他充分发挥导游知识面广、调动气氛能力强、讲解语言风趣的特点,通过个人视角讲述国家一级文物“汉青釉鸟纹原始瓷壶”背后的故事。而作为“唐真子飞霜铜镜”的讲述人,饰演“信安郡主”的李舒文,还有一个身份,是衢州市博物馆讲解员。
“人生第一次,装扮成唐代仕女,走出博物馆,讲解唐代文物。”李舒文感叹,在景区揭开“宝物”的“盲盒”,“沉浸式”地把衢州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化为“惊喜”,推至台前,与游客朋友们面对面,这与在博物馆内的讲解工作完全不同。上台之前,她反复默念“我就是大唐的信安郡主”,并克制住讲解员的习惯动作,完成角色转换,“只有把自己‘沉浸’到故事中,才能带动观众。”
在戏台上,李舒文注意到黑压压的人群里,是从3岁到80岁的观众,“我们博物馆本身面对的就是所有公众。”每位文物讲述人,都会在活动尾声邀请观众前往衢州市博物馆参观,探寻“宝物”的真容。
让李舒文惊喜的是,很多年轻人对“护宝”大戏非常感兴趣,“大家都很好奇,接下来‘文物盲盒’会开出什么?”李舒文自己也是“95后”,她能感觉到同龄人其实对知识、对好的内容充满渴求。事实证明,激活传统文物资源,不能是单向地传达信息,而要激发年轻人主动融入、积极分享的意愿。只要有好的传播形式,历史就能鲜活、强烈地流淌在年轻人心中。
当历史变得生动鲜活
徐云良入职衢州市博物馆13年,从事文物保管工作,他深刻感知着“文物面对面”——一度被认为高冷疏离甚至“正经到骨子”的文物,走出博物馆,进入景区后,变得轻盈生动且温暖。
自活动酝酿之初,徐云良所在的主策划团队就意识到,要突出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是文物活化的关键,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演绎一段从庞大史料中提取的改编剧本,并非易事。为此,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每件文物进行资料整理,并形成专班对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形成生动的讲解词。
“器型、年代、工艺、用途……每件文物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讲解,关键是要抓住文物和人们‘面对面’的情感连接点。”所有艺术化处理首先要保证的是没有“学术硬伤”,在此基础上,包括徐云良在内的策划人员用自己的联想,让一件本来静止的文物拥有它自己的情感,“文物之所以被称为‘宝物’,是因为通过它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印记。”
正因如此,“汉青釉鸟纹原始瓷壶”不仅仅是瓷壶,它是历经纷扰时光后,与始建于东汉的衢州城墙的再次“相会”;“唐真子飞霜铜镜”不仅仅是铜镜,它是一位大唐女子映照出的繁华与喜悦;“明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方应祥父母封敕”也不仅仅是圣旨,它是衢州人一直沐浴着的慈孝之风……
“有了情感的相连,一件文物才有了温度。”徐云良把“文物面对面”活动比作一个“引子”,打开了人跟文物的连接通道,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聆听文物背后故事,感受古人生命轨迹,触摸历史演变脉络。
从万年前的稻种到宋韵悠长,从近代变革到当代发展,三衢大地上孕育了广袤的文化谱系。徐云良说:“事实上,每一件文物都与你我有关。正是它们塑造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地方性格。我们血脉中流淌的所有东西,都来自它们的召唤。”
当“文博强市”揭开小小一角
“‘文物面对面’活动收获的掌声越来越热烈,人们对‘文物盲盒’开盒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对此,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处处长管鹏飞并不意外,“这份文博新体验成就于好的活动场所,好的文物代表和好的呈现形式。”
文物活化走出博物馆,必须选择一个符合文物气质的场所。经过多方比选,最终确定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与文物的历史岁月感相吻合,且游客量基本保持在较高流量的状态,有利于新形式活动快速受欢迎。此外,“大宗南渡”沉浸式演出、“文艺赋美”音乐角、古戏台折子戏等活动每晚都在水亭门有演出,可以与“文物面对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活动非常注重氛围营造。“每次活动都邀请传习所专业人员以古代‘御林军’形象,护送‘宝物’进场。”管鹏飞回忆,现场通过声、光、电等形式,将“宝物”神秘感做足、游客互动做足、故事讲述做足。
“在选择进景区的文物时,我们也会考虑便于艺术化处理,且受游客喜爱、更有季节性市场特征等因素。”而在文物故事呈现方面,管鹏飞说,导游+讲解员的“线下呈现”配置,既凸显活动的娱乐性、互动性,又兼具博物馆人员的专业性。在线上,讲解员以与文物年代相近的古装形象出镜,对原来的讲解词进行重新编写,提炼出游客最关注的内容进行讲解,也提高文物的吸引力。
“‘文博强市’的建设,不仅要‘强’在知名度,也要‘强’在社会效应上。我们希望‘文物面对面’既能在景区中‘引爆’人们的关注,还能以一种更为温润持久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最近,已有人来问管鹏飞,“南宋金娃娃”何时登场?衢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南宋咸淳十年(1274)金娃娃,是不少衢州人心目中的“镇馆之宝”,管鹏飞透露,这一“宝物”将在传统节日七夕节(8月22日)前后“开盒”,“届时,长2厘米、重6克的金娃娃如何与大众‘面对面’?大家可以把期待值拉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