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晚报 数字报纸


08版:遗韵悠长

赵清献公祭祀: 与“铁面御史”穿越时空的对话

  记者 汪晨云 通讯员 叶凌燕 汪琳

  4月26日,纪念赵清献公诞辰1015周年祭祀典礼在赵抃祠如期举行。

  近年来,赵氏后裔、社会各界代表每年都会相聚位于衢州市区的赵抃祠,举行庄重的祭祀典礼,寄托哀思,致敬赵抃。去年12月,赵清献公祭祀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时隔千年,北宋名臣赵抃清正廉洁的品质仍在衢州广为流传。

  一琴一鹤 史称“铁面御史”   

  赵抃生于1008年,衢州西安县人(今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1084年,赵抃逝世,享年76周岁,谥号清献,葬于衢州西安莲花山。在他去世三年后,苏轼为其撰写了3500字的《赵清献公神道碑》。碑文中提到,赵抃为人“和易温厚,周旋曲密,谨绳墨,蹈规矩,与人言,如恐伤之”,为官“弹劾不避权幸,京师号公铁面御史”,为政“诚心爱人,所至崇学校,礼师儒,民有可与与之,狱有可出出之”。

  赵抃自小家境孤贫,刻苦求学,27岁中进士。之后四次入蜀,三次治杭,经历了北宋中期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官45年,赵抃以一身正气立于天地间。《宋史》中,赵抃与包拯同传,中国戏剧中的“包公”形象,据考证就是以他们两位为原型塑造的。

  赵抃的“铁面御史”形象在许多历史记载中都能看出。1054年,也就是赵抃初任殿中侍御史那一年,仁宗宠爱的张贵妃死后被追册为“温成皇后”,命参知政事(副宰相)刘沆为园陵监护使。不久,刘沆晋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仁宗为了显示对爱妃的优宠,仍命刘沆领监护使。这种做法不符合北宋礼法,赵抃不惜得罪刘沆甚至仁宗,直言上疏奏论,要求仁宗“守祖宗之规范”改差别人,由此与刘沆结怨。

  同年12月,宰相陈执中纵容嬖妾张氏捶挞女奴迎儿致死,开封府曲为回护。赵抃愤然弹劾陈执中,坚决要求罢免他,并对保持缄默的谏官张择行和持反对意见的谏官范镇一并弹劾。

  官场上铁面无私的赵抃十分爱护百姓。据记载,赵抃以“良田万顷,日食二升;大厦千间,夜卧八尺”为座右铭,每日所作之事,夜必焚香于天,天天修行提醒自己,多做利国利民的善事,“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因此,赵抃深受百姓爱戴,甚至出现了百姓因赵抃来守成都而“男呼于道、女欢于灶”的场景。

  作为官员,赵抃留给世人最为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廉洁。早在入蜀经过清白江时,他就自誓:“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在四川任职时,他长期以一琴一鹤自随,别无其他,因此后人也将他的清风廉洁称为“琴鹤清风”。

  为官清白,还乡亦然。1079年,赵抃以太子少师致仕还乡后,建一居室,名“高斋”。之后总有亲朋好友登门拜访,弟侄辈见“高斋”过于拥挤,便私下买了邻居的住宅拓宽,被赵抃严厉斥责。之后,赵抃守着“高斋”,与父老乡亲其乐融融,“亲旧里民,遇之如故”。

  社会各界参与 祭祀以寄哀思   

  赵抃一生为人正、为官清、为政和,受到后人的敬仰,去世后被视为典范来祭祀。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明确将每年春秋二季第二个月的第二个丁日定为祭祀日。祭祀当天,衢州知府、西安知县率领僚属到赵公祠祭祀,以赵公为官清正廉洁以及为官一任、为民造福一方的精神为榜样,使此处成为古代中国儒学教育、防腐倡廉的一个教育基地。

  官方祭祀活动一直延续,直到1912年因各种原因中断。2008年,衢州举办“廉政文化节”,恢复纪念活动。恢复之后,祭祀活动由柯城区信安街道负责组织。2017年,“廉政文化节”更名为“信安赵清献祭祀”,由赵抃故居村庄沙湾村和信安街道共同举办。今年起,赵清献公祭祀活动得到进一步重视与规范。

  位于市区钟楼底附近的赵抃祠始建于1268年,祠堂内赵公塑像在正中位置,两旁各立一童,一童引鹤,一童扶琴,除必要的香炉、祭台以外,没有其他陈设,正如赵清献公一生朴实无华、两袖清风的品质。

  在4月26日举行的赵清献公诞辰1015周年祭祀典礼上,社会各界代表端庄排列,现场庄严肃穆。典礼分为礼启、献礼、颂礼、礼成四个篇章,赵氏后裔赵正良向赵抃像敬献帛、爵,5名礼生敬献琴、鹤和文房四宝。现场,青年代表和学生代表还诵读了有关赵抃的古诗词,各界代表依次对着赵抃像敬献花篮。随后,全体人员向赵清献公像行三鞠躬礼,表达对先贤的深切哀思。

  历年来,衢州社会各界人士代表、赵氏后裔等都会相聚赵抃祠举办庄严的祭祀活动,以此来提醒自身向先人学习,传承廉洁文化和孝悌文化。

  传承发扬精神 推动文旅融合   

  如今在沙湾村村口,刻有“孝悌里”三个字的石碑依然醒目。孝悌里是旧时的村名,相传赵抃在广西宜州任职期间,听闻继母去世,他辞官赶回衢州,与弟弟赵拊在继母墓侧搭棚守孝三年。之后,地方官员为了表彰他的美德,将村子更名为孝悌里。

  历年来,沙湾村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开展整村提升工程,开展了沿江公路房屋的整体提升改造、“清献庭院”的集中打造,修复了青龙码头、爱竹亭、琴鹤楼等赵抃文化相关古迹,吸引全国各地的赵氏后裔和社会各界前来参观学习。

  为进一步传播弘扬赵抃文化,沙湾村内新建和重修了赵抃纪念馆、赵抃生活馆。赵抃纪念馆占地700平方米,游客接纳量150人,馆内主要展示赵抃简介、族谱、一琴一鹤典故、诗集等,是对赵抃文化深层次和集中了解的场所,成为村里的一大旅游景点。

  作为江西赣州人,江西省宋史研究会会员陆川深耕赵抃研究。他说,赵抃在赣州为官时有许多功绩,如组织修通赣江,解决城市对外交通问题;创立清廉书院,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上得起学等,被大家称道。陆川说:“赵抃不仅是衢州人民心中的典范,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典范。”

  “赵抃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在诗歌、书法、古琴等方面也都有很深的造诣。近年来我们重点打造宋韵文化,激活赵抃文化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徐吉军说。

  如何激活赵抃文化?柯城区文旅体局的余仁洪有着自己的见解,“保护单位、传承人需要共同发力,组织规范的祭祀活动,扩大影响力;可以通过学术研讨会、话剧等形式,打造赵抃文化品牌。”

  赵清献公立祠祭祀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文化教育、孝悌文化教育等多重含义,意蕴深远。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处处长管鹏飞认为:“赵抃本身已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赵作为一个大姓,以往每年有近万名赵氏后裔聚于此,背后资源值得挖掘。同时衢州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

  在深入了解赵抃之后,柯城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叶美峰用八个方面来概括他心中近乎完人的赵抃:刚正不阿的“铁面御史”、披荆斩棘的“革新勇士”、泽被后世的治水高手、熟谙规律的经济专家、宽厚公道的仁慈官员、博学重教的教育知音、爱好广泛的文化能人和彪炳史册的清廉模范。他表示,接下来柯城区政协将从四个方面重点推进赵抃文化的宣传,“祭祀活动升为官祭后,我们会更加着重推进,包括规范祭祀流程、邀请参与祭祀人员等;推进赵抃文献集成,据记载,赵清献公留下了733首诗、175篇奏折;助推赵抃文化具象化,除现有场馆以外,通过调研、学习外地经验等方式,推动清献大道、清献广场等纪念设施落地;不遗余力推动赵抃题材电视剧的拍摄,广为传播,扩大影响力。”

  前路漫漫,发扬赵抃文化任重而道远。作为赵抃故乡所在的街道,信安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宣扬赵抃文化将一直作为街道的一项重点任务,“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赓续赵抃文化,持续挖掘‘赵抃基因’,并以此为根基,打造廉洁教育基地,擦亮赵抃文化品牌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