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博物馆, 讲好乡村精彩故事
柯兰
日前,衢州市衢江百艺展示馆、江山大桥农耕文化博物馆、常山县新安江移民展示馆等6家乡村博物馆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至此,全市通过省级验收的乡村博物馆已达34家。
在衢州市漫长的乡村演进史中,许多乡村都会留下一部独特的乡村发展史,那里,蕴涵着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乡土文化;那里,积淀着深厚悠久、鲜活生动的历史记忆;那里,记录着一代代乡贤名人;那里,保留着一幢幢乡土老屋和一件件农耕古物;那里,遗留着一个个红色的印记。在物质紧缺年代,这些古老的乡村“财富”一直被人们所忽略、所零落。随着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全面改善,文化意识开始在乡土之上萌动、生发,当地干部群众越来越多地为留存乡土文化、承载情感记忆开展一系列建设行动,他们通过保存、展示、传承乡土老物件,留住影影绰绰的乡土记忆,彰显原汁原味的乡村气息,打造出一个个展示生态、生产、生活的“美好共同体”,勾画出一幅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共富新画卷”。于是,一批乡村博物馆应运而生,成为挺立在广袤乡间的一道道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景。
源于乡村、生长于乡村的衢州乡村博物馆,为感知乡村农耕文化和乡村红色基因推开了一扇窗:从乡村博物馆诞生的那天起,它就脱离了“高大上”“距离感”和“精英化”的固有印象,它更注重乡村历史打捞,提炼乡村精神,重塑乡村文化,促进乡愁回归;它紧紧围绕乡村文化,对其域内各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研究,不搞简单的复制粘贴;它始终带着馨香的泥土气息,用老物件记录乡愁,以旧时光温润人心。在一家家乡村博物馆里,不同年代的旧农具、重开的老油坊、特有的时令节俗,彰显着悠久的农耕文化;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像是一本本红色教科书、一个个鲜活立体的红色基因库、一堂堂精彩纷呈的红色大课堂,展示和述说着百年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一切,让人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尽情领略和体味昔日的乡音乡情和峥嵘岁月。
乡村博物馆作为记录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主要功能就是把遗落在乡村地区的大量文化遗产收藏起来、展示出来、传播出去。乡村博物馆通过文化展示,活跃民间交流,树立文化自信,成为代表“乡愁”情结的精神家园,也是地域凝聚力的精神价值所在,更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宝贵精神底气。
近年来,伴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参观乡村博物馆成为人们到乡村休闲旅游的一种生活方式。建好用好乡村博物馆,讲好乡村精彩故事,传承千年乡村的文明成果,传达乡村文明的朴素理念,是乡村博物馆的一项重要使命。要站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乡村博物馆建成乡土文化的展示馆、乡愁记忆的百科书、古今文明有机融合的共同体。要充分发挥乡村博物馆的主旋律与正能量作用,充分运用好这些乡土教材和红色资源的教化功能,让历史说话,释放出蕴涵其中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无穷能量,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滋养,为美好生活增添更多新鲜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