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 2023年07月31日

  柯城区礼贤小学五(3)班 陆晛

  小记者证号 H233672

  指导老师 张荷丽

  如果能回到过去,我想穿越到先秦,带着一首我自创的诗歌:“中间高两边低,愚公你别急,薄薄的竹片担千斤,我们把王屋移。”每当读到《愚公移山》的故事时,我总是赞叹他们,又怕他们的肩膀被扁担磨穿。我多么想去帮他们,因为我也是劳动人民的孩子。

  “陆晛,不要抱在身上,毛笋很脏的。”爷爷朝我招手说,“把笋装在袋子里,我给你一根扁担,用来挑,这样省力点。”

  “好的,爷爷您给我多装点,我力气很大的!”我兴奋地说。

  “刚下过雨,路上很滑,容易摔倒,还是少装点。”爷爷说,“况且你的肩膀太嫩了。”说完,他轻轻一提,把担子稳稳地放在我的肩膀上。

  我一走一晃,打了个踉跄,差点摔倒,勉强向前走去。

  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个仲夏夜,有一群人快速地奔走在山路上。他们穷得买不起手电筒,脚上穿着硌人的草鞋,手上抓着光溜溜的扁担,一路有说有笑。弯弯曲曲的五十里山路,被他们三个小时就走完了。经过短暂的休息,他们挑上柴火又往前赶。

  他们中有个约莫十四五岁的男孩,个子不高,瘦瘦的,紧咬牙齿跟在队伍后面。将近一百斤的木头把扁担压出一个小圆弧,肩膀上的肉被扣出了个印子。更大一些,男孩挑的担子更重了,需要挣钱给两个弟弟交学费。柴火是挣不到什么钱的,他又跟邻居一起贩卖毛笋。夜里两三点钟到临近村里,挨家挨户收集竹笋。两个大麻袋将近两百斤压在他的肩膀上。为了赶早卖个好价钱,他一路狂奔,挑到江山贺村等地的菜场,最后挣个四五块钱。这个男孩就是我可亲可敬的爷爷。

  时光飞逝,我长到了爷爷一样的年龄,但我比他幸福多了,我没有挑过一次重担。不久前,爷爷带我去了趟黄山。在爬黄山的路上,我们一次次碰见登顶的挑夫,其中三位让我十分难忘。有一位挑夫皮肤黑黝黝的,他挑着似有千斤重的钢筋,一步一步往上挪。每走两步,就用手上的竹棍顶着钢筋,再换一个肩膀,看上去艰难极了。有一位挑夫五十来岁,身上绑着满满的都是吃的。脖子上挂着擦汗的毛巾,嘴上喊着“请让一下,请让一下”。不一会儿,他走到了山顶上的酒店大门。原来火腿肠、矿泉水都是挑上来的,真不容易啊!还有一位挑夫扁担的

  两头挂满了垃圾袋,看起来很轻松,但因为垃圾散发的臭味,他周围没有一个游客。

  我想,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这群“偷懒”的游人有了黄山这么美丽的氛围。当年愚公不顾阻拦,不顾嘲笑,他身背肩挑,锲而不舍,两千多年后,愚公精神仍不过时,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