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刚 衢江区实验小学校长 正高级教师 浙江省优秀导读教师
真快,又到开学季。与久别的老师重逢,心中自是欢喜。若想将他介绍于人,笔下须见神采。学会下面三个方法,你写的老师,便能叫人过目难忘。
其一,从旁着墨,以景衬人。譬如:“老师开始娓娓讲一个旧年故事,声气陡然转轻。那一刹,教室静得像空气都停止了流动。前排的学生倾着身子,脖子伸得跟大鹅似的;后排的,甚至微微张开了口,生怕漏掉一个字。此刻,便是有根绣花针落地,那声响怕也如惊雷一般。”——学生的专注,恰映出老师讲课的引力。这是一种春风化雨的魅力。
其二,细处传神,举动见情。譬如:“他总是徒手写板书,下了课,满手的粉笔灰也不急着拍去,倒是习惯性地用拇指和食指,将黑板凹槽里只剩指甲盖大小的粉笔头,一个一个捡起来,归拢在掌心,再轻轻放回粉笔盒的最上层。”——那小心翼翼的动作里,藏着一份对“教具”近乎虔诚的珍惜。师者的风度,便在这不言之中。
其三,对比成趣,严慈相济。譬如:“他立下铁律:作业必得独立完成,严禁抄袭,违者重写加倍。一回,他识破两份雷同作业,处罚毫不含糊——课后留堂。空荡荡的教室里,两个学生抄到日头西沉。他只不语,在一旁批改作业。待到窗外华灯初上,他合上本子,取出两个还冒着热气的面包:‘规矩是冷的,错了便要认。但肚子是热的,饿不得。吃了,我送你们回去。’”——那一刻,冰冷的规条化作晚归路上最安稳的陪伴。教育的温度,正在这刚柔并济、严慈相织之间。
写老师,不必面面俱到,但求一二细处传神。只需平和道来,那个人的风度、性情与精神,便自个儿一步一步,从容走出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