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推出“春节档”理财产品
市民青睐中短期产品
记者 毛瑜琼
临近春节,我市多家银行瞄准市民年终奖或闲置资金的理财需求,推出“春节档”理财产品。近日,记者了解到,与往年不同的是,以前此类“春节档”理财产品都以中长期产品为主,今年中短期理财产品更受青睐。
中短期理财产品受青睐
我市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推出了春节理财产品,从产品期限看,中短期理财产品占比明显提升。
如我市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推出的最短持有180天理财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达到了5%;无固定期限,一元起购的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则达到了4%。
“在净值波动的背景下,投资者的选择越来越慎重,且更青睐灵活短期的产品。”我市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春节期间更推荐购买中短期理财产品,一般春节前会有‘翘尾’表现。”
市民鲍女士喜欢拿闲钱做投资,不过今年鲍女士并不想投资中长期理财产品。“刚到期的两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才2%不到,不太划算,近期我想选择一些短期产品。”
鲍女士投资方向的转变符合众多投资者的意愿。在资管新规政策的引领下,不再“保本”的银行理财在2023年刚经历了一番规模缩水。2023年6月,银行理财规模缩水至25万亿元,首次被公募基金超越。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普益标准数据统计,2023年末全市场理财产品最新存续规模为26.37万亿元,较2022年末的26.84万亿元少了0.47万亿元。
记者发现,多家银行的固收类或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或3个月年化收益率均有所上涨,部分产品收益率甚至达到5%以上。
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
按照惯例,春节专属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一般会略高于同类理财产品,基本是波动较低的固收类产品,银行及理财公司设置较高的目标收益来吸引投资者,是营销获客及维护客户关系的一种手段,“春节产品”也受到投资者喜欢。
对此,我市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深理财经理建议市民,一定要预留出充分的现金流,保证自己的日常及节日开销。剩余的资金可以存起来做一些长期投资规划,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产品进行配置,实现复利增值。风险承受能力偏低、不愿意承担本金亏损的投资者,可以考虑配置期限较长的存款型产品,或者储蓄型保险,如增额终身寿险等。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则可以将部分资金配置到固收+理财产品、股债混合型的基金等中长期资产中,这类产品既有固收资产打底,获取基础收益,同时又配置了权益资产,把握市场机会获取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