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晚报 数字报纸


03版:两会特刊

勇当先行者 谱写新篇章 推动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

  记者 邓亮 吴建邦

  2月27日,衢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市人大代表听取了市长徐张艳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我市扎实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聚焦聚力“10+2”重点工作,以争先之志拼经济、以创新之策破难题、以务实之举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经济运行稳进提质

  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部高于全省平均,其中6项前三、3项第一。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25.2亿元、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4%和8%。

  高效承接和实施一揽子惠企政策,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72.9亿元,兑付惠企政策资金83.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9.8%。

  56个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141.7%,制造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0.4%和28.2%,民间投资增长8.9%、全省第一。

  累计发放消费券1.4亿元,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76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全省第一。

  工业强市融链提速

  压茬推进“五链”融合,构建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5%、12.7%、17%,六大标志性产业链产值占比达到61.1%,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7.4%、22.1%。

  全年引进215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计划投资超百亿的制造业项目7个。

  新增营收超百亿企业1家、上市公司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9家。

  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成为全省唯一试点,集中引进3个院士团队,“一产业一研究院”“一县一研究院”实现全覆盖。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98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5%,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省第二方阵。

  城乡建设聚变提能

  系统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衢州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市域试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

  未来社区创建覆盖率全省第一。

  衢州入选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儒学文化产业园创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列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

  成功举办19场高人气演唱会和高水平体育赛事。

  双柚、油茶、茶叶三大产业加快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居全省第一,夺得全省首批“神农鼎”。

  新增省级未来乡村22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入选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常山、开化入选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国试点。

  启动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区建设,再获全省水利“大禹杯”。

  开工建设26个共富集聚点,完成共富搬迁4.5万人、自然村整村搬迁207个、小规模学校撤并19所,建成6个“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打通220千伏“衢州南北联络大通道”,实施高速公路市域一体“衢城畅行”工程。

  “五水共治”九夺“大禹鼎”、三夺金鼎,钱江源国家公园候选区获评“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成绩全国第五。

  改革开放加力提效

  高标准开展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成立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日均办理涉企服务600件;上线“企呼我应”平台,月均解决企业诉求273件。

  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条”,施行《衢州市优化涉企服务若干规定》,地级城市信用状况排名保持全国前列。

  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净资产额增速全省第一,城投集团、大花园集团主体信用等级获评AA+。

  碳账户体系、绿色金融、农村“三块地”“大综合一体化”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6.7%、全省第一。

  新增进出口额超亿元企业15家、超10亿元企业4家,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达到8家。

  衢州综保区申建走出“边申报、边建设、边招商”的新模式,一期项目开工建设。

  衢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长40.6%,衢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79%。

  民生事业夯基提优

  全面实施民生“夯基工程”,创新构建“民生面对面”平台,11项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2.91万人次,引进大学生4.47万人。

  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5万,推行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

  新增公办学位1.18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从55.8%提升至77.5%,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到98.3%。

  创新实施南孔学子“三礼”,深化“一文一武”专项行动,5290位南孔小棋手同时对弈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四省边际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排名全国地级城市医院第二。

  全市三级医院数量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

  出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3条”,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开展“文艺赋美”演出1.26万场,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活动1140场、接待人次135.3万。

  承办首届中国民间艺人交流大会,音乐剧《南孔》全国巡演。

  文明城市年度测评成绩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高分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5.1%,刑事治安警情下降19.7%,平安市创建实现“十七连冠”。

  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抓深抓细抓实省“3+10”重大工作和市“10+2”重点工作,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平安,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

  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打好稳进提质“组合拳”,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全面推进“五链”深度融合,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持续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着力打造乡村振兴衢州样板。

  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赋能,着力建设最优营商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深入实施民生“夯基工程”,着力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标本兼治防风险除隐患,着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