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六一”儿童节
汪志勇
下班路上,我看见露天广场上在搭台子,某校学生将在此表演节目。我忽然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六一”儿童节,那无忧无虑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时代。
那时的“六一”有两个重头戏:一是学校组织表演,各班出节目比赛,班主任们铆足了劲暗自较量;二是放假,可以高兴地玩。
现在的小孩子表演,演出服多姿多彩,尤其女孩子就像花蝴蝶一般,不像我们当年,清一色的白衬衣蓝裤子,外加一双白球鞋,是每年比赛的标准配置。但就是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的一套行头,当年也不是每人都穿得起,一个班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得让父母去借衣服,才勉强凑齐。那白色的衬衣细看还能瞧出破绽,有乳白色和雪白色之分。班主任老师知道大伙不易,很无奈地摇摇头,让衣服有色差的同学站在后面。
比赛完了,就放假。在没有电脑、手机可玩游戏的年代,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公园里使劲地消耗身体里多余的精力,路过的大人们很不解地摇摇头,油菜花不是已经谢了?折腾累了,我就去市中心的新华书店看有没有新出的小人书,隔着柜台喊,阿姨给我拿那本看看。营业员阴沉着脸地把书甩在玻璃台板上。因为没钱买,我只能匆匆翻上几页,看个大概,在营业员的催促声中恋恋不舍地把书放在柜台上。
此时,同学胜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塞给我两根酱萝卜。我第一次尝到这种口味的萝卜条,有嚼劲,咸中还带着甜。不过,美味的东西,总是那么不经吃。
我狠劲掏出了躲在裤袋深处的两分钱,在胜的带领下来到了新桥街上的酱菜店,递上钱,换来了一包用荷叶包着的萝卜条,鼻子不由自主地做了个深呼吸,没入口就已经陶醉了。两人迫不及待地你一根我一根,享受萝卜条给嘴巴带来的快感。
斌恰到好处地出现,他的鼻子似乎总能闻到几十米外的香味。我们是住在同一条街的孩子。他从家里“偷”了一根香肠,掰为三份。有肉有菜,武侠书中的英雄也不过如此的生活水准。我们蹦蹦跳跳逛过一条又一条街,来到了衢江边。滔滔江水因为连日的雨,身子脏了许多,有些烦躁地在咆哮,江边原先的低洼处没入了浑浊的水面下。
我们坐在台阶上,回味着香肠和萝卜条的香味,大谈长大后要吃很多好吃的,吃成个大胖子。
从吃不起到不想吃,时间是把杀猪刀。当年的伙伴已失去了联系,我们的童年也像高飞的小鸟一去不回头。在吃啥都感觉没味的中年,我只有在梦里,咀嚼那可口的萝卜条,还有不再的青春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