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味道(下)
山里除了植物,当然还有动物。
乌溪江山区草深林密,森林覆盖率高,是各种陆生野生动物的最佳乐园。乌溪江溪涧纵横,泉水叮咚,还有面积相当于200个西湖的乌溪江水库和黄坛口水库,水里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高山流水,万物生长。春天的乌溪江山区,烟雨迷蒙中,水里有鱼游,天上有鸟飞,山林有走兽。
山涧小溪,桃花流水。溪水里的桃花鱼,由山泉水养大,肥壮生猛,非河鱼、塘鱼可比。山里人把竹篾织成的喇叭状渔具放到门前的溪水里,将喇叭口朝上游固定好,只等上游的鱼“流”进渔具里。桃花鱼清洗剖杀后,放入锅中炸、煎、烹、焖,再撒点红辣椒和野生紫苏,色香味俱佳,是山里人家春天里最奢侈的美味。
也有山里人喜欢小溪里生长着的野虾。这些野虾个头不大,喜欢在溪边林荫处成群游弋觅食,山里人把它做成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吃起来别具一番风味。群居的野虾用网兜很容易打捞上来,拿回家用清水洗干净,可以白煮,可以用野葱红烧,还可以与萝卜丝搭配烧出一盘野虾萝卜丝汤,热汤里满满的都是浓郁的生活味道。
胖头鱼是乌溪江水库的特产,野生胖头鱼又称花鲢,在水库里生长时间较长,不带一丝土腥味。大而肥的胖头鱼鱼头切开后,配上姜、蒜、辣椒、料酒等配料,放在炭火上慢慢煨,等浓浓的鱼香味飘散开来,再撒一把新鲜的大叶薄荷,在汤水气泡的跳动中,让人食欲大增。
山里有田,山泉水浇灌下的山垄田里,生长着好多泥鳅、黄鳝和田螺。如果嘴馋了,只需下田一两个小时,就能抓到满篓子泥鳅、黄鳝和田螺。泥鳅钻豆腐是山间至味。大火生起,锅中倒入茶油,待油半沸,将自家磨制的大块豆腐轻放入锅,不翻动。一分钟后,以极快的速度将泥鳅放入锅内,同时捂上锅盖。此时,烈火烹油,泥鳅迅速钻入豆腐中。待豆腐全熟,泥鳅也就熟了。而田螺,多同姜、葱、辣椒爆炒,夹一只送入口中,用力从田螺壳里吸出又鲜又香又辣的田螺肉,韵味悠长。至于黄鳝,制作又别于泥鳅,以爆炒或和黄瓜炖煮为佳,营养丰富,多食强身。
煸炒金蝉是山里人家的又一道特色小菜。蝉亦称知了,是生活在乌溪江山林泥土下的幼虫,每年夏天都会破土而出,蛹变成虫,飞上树枝“知了”“知了”地大鸣大放,成为山林里的一道独特风景。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古代《礼记》中专门有食蝉的记载,当时蝉不仅是一般平民的食品,更是君王贵族筵席上的佳馔。山里的孩子放暑假了,一个个都会变成捕蝉高手,等蝉装满了随身携带的小竹笼,大家便兴高采烈地回家向母亲邀功了。蝉的食法多样,既可烩炙,也可煎炸,煸炒金蝉只是其中的一种做法。把蝉放入清水里浸泡,捞出后控水,热锅热油后放入油锅,用锅铲不停翻炒,直炒到颜色金黄、外壳轻微焦糊、蓬松干爽,再放进生姜、辣椒和盐,用大火翻炒入味。煸炒金蝉外皮焦香酥脆,肉质香韧有嚼劲。
乌溪江山区栖息着100多种猛禽类、爬行类和两栖类陆生野生动物、80多种鸟类野生动物和40多种鱼类野生动物。山里人知道,不是生长在山里的所有野生动物都可以捕食的,因为绝大部分都受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他们与野生动物们和睦相处,始终确保“山里的味道”守法、安全、香甜。
(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