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晚报 数字报纸


07版:三衢道中

野猫山宋窑址随想

  豆辉

  驾车行驶在方全线(位于龙游县)上,我看到了“野猫山宋窑址”文物碑。文物碑通体简约,只有单位、地点两行文字,一如坐落在320国道旁的村落那般宁静质朴。沿碑旁蜿蜒的小径向上攀爬数十米,我便登上小丘,举目望去,几座土堆,一片草坪,零星的陶土碎片杂处其间,这里便是遗址所在。

  野猫山现存遗迹已然不多,此处又深居村陌山野,并不显眼,故而鲜有游客来访,显得冷清。几经寻找,只有少量裸露在空气中的残片还依稀可见。它们形态不一,各自歪斜伫立于泥土间,狭长的残片从满地杂草间探出头来,细碎的残片只能艰难地从地面划开一个口子。它们都保持着历史的清丽与静默,不曾抖落一身青苔,惟与不老的苍穹一起庄严肃穆。

  据当地人说,野猫山原址远比现在的这方天地大得多,只是先前人们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因而面积逐渐缩小,后幸得乡贤奔走呼告,划出这一片山野作为遗址单位,保全部分残迹。我半晌不语,深感光阴浩渺,在历史长河里无声无息走过千百年的魅影,最终还是悄无声息地回归了历史。

  宋人以高超的手法、纯熟的技艺打造出享誉世界的宋窑瓷,这些精美的瓷器又通过当时发达的海洋贸易运往世界各地。可以想见,当欧洲中世纪的宫廷贵族们端起宋窑制式的茶杯时,他们也不得不由衷感叹遥远东方大国的气度与浪漫。就这样,优雅内敛的宋文明跨越万里山海,沿着繁忙的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了一次文化的远征。

  今天,当我站在野猫山宋窑遗址前,深知自己脚下踏过的,亦是千百年的沧桑蝶变。宋人极具考究的审美、一丝不苟的工艺,以及当年劳动人民流下的辛勤汗水,都透过一片片褪色的残片铺展开来,让我的心房一次又一次地震动、颤栗。这一刻,站在历史的光影里,我无比沉醉,因为我终于亲眼目睹,宋人的文化又用力攀爬过千百年的日和月,在小小的野猫山上再次完成了一次文化的远征。

  □信安雅韵